奧司他韋、瑪巴洛沙韋怎么選?吃多了會產生耐藥現象嗎?專家解答
眼下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正處于季節性流行期。如何正確服用抗流感藥物奧司他韋、瑪巴洛沙韋?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 李侗曾:從療效上來說,其實是一樣的。新的瑪巴洛沙韋優點是全病程只需要用一次,而奧司他韋一天兩次,療程五天,要十次。另外,瑪巴洛沙韋在我們國家批準的是5歲和5歲以上人群,奧司他韋因為多
眼下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正處于季節性流行期。如何正確服用抗流感藥物奧司他韋、瑪巴洛沙韋?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 李侗曾:從療效上來說,其實是一樣的。新的瑪巴洛沙韋優點是全病程只需要用一次,而奧司他韋一天兩次,療程五天,要十次。另外,瑪巴洛沙韋在我們國家批準的是5歲和5歲以上人群,奧司他韋因為多
我對梁存有的采訪斷斷續續的。60分鐘的訪談,他先后接了5名患者打來的電話。他的微信一共加了1552個好友,絕大多數是患者。梁存有的侄女曾患白血病,在天津一家醫院住了8個月。醫院里的一位老專家得知他們從農村來,給予了很多幫助。這給梁存有留下了深刻印象,同為醫生的他,更加堅定了要力所能及地為村民服務的決
中國南極考察隊獲取的磷蝦樣品。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攝【長知識】最近,南極磷蝦油很火,它被很多博主稱為“深海營養寶庫”,相關線上產品銷量飆升。在一些面向中老年的健康宣傳講座上,南極磷蝦油甚至被叫作“萬能神油”,部分商家稱其能夠改善大腦功能、保護心臟、增強免疫力、治療心血管疾病。那么,什么是南極磷蝦油?
近日,鄒市明的妻子冉瑩穎通過網絡透露,正在給身高136厘米的11歲兒子打生長激素,27天已初見成效,長高了近兩厘米。該話題隨即引發關注,并多次沖上新聞熱搜。要不要給孩子打生長激素助長,成為正反兩方網友辯論的焦點。其實像這對明星夫妻一樣的焦慮父母在醫院非常常見。關于長個這件事,孩子到底應不應該注射生長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從目前本市門急診呼吸道疾病就診情況來看,病原以流感病毒為主,主要流感病毒類型為甲型H1N1型。得了流感如何治療?老年人、嬰幼兒等重點人群應如何防護?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就廣大市民關心的問題給出詳細解答。李侗曾建議老年人等重點群體應盡早接種流感疫苗,以降低重癥
一張小小的病床,可能只是大醫院的“千分之一”,卻會是住院患者的“百分之百”。著眼患者“一床難求”之憂,我國多地醫院探索試行“共享病床”——打通各科室,醫院哪里有病床,患者就住在哪里,讓全院床位成為流動的共享資源,減少患者入院等待時間。為緩解住院難,我國已經持續擴容病床數量。最新統計顯示,全國共有床位
到醫院看病,迎面而來的可能是智能機器人;檢查結果出來,人工智能迅速給出診斷意見……隨著AI技術飛速提升,診療應用越來越廣。人工智能當家的“AI醫院”是不是真的來了?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在一些新聞中亮相的“AI醫院”,實際是AI輔助診療技術的應用。醫療創新在提速,但安全監管的“閘門”仍在人類醫生手上。
央視網消息:記者從國家衛生健康委了解到,近年來中國癌癥篩查診療水平不斷提高,癌癥發病率、死亡率上升趨勢得到了初步遏制,尤其是中國傳統高發的上消化道腫瘤發病和死亡率顯著下降。目前,我國初步建成國家、省、市、縣四級癌癥防治網絡,已建立覆蓋全國的人群腫瘤登記體系,腫瘤登記點覆蓋全國98.6%的區縣,為癌癥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佳欣)據美國科學促進會網站近日消息,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一個外科團隊完成了首例全程機器人輔助雙肺移植手術。這一成功標志著機器人手術和微創患者護理方面取得很大進展。這次移植手術于上個月進行。外科團隊使用達芬奇機器人系統,分階段為一位57歲女性慢阻肺患者謝麗爾·梅爾卡移植了雙
國家衛健委2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時令節氣與健康有關情況。會上,有記者提問:隨著冬季的到來,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有增多的趨勢。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有哪些癥狀?目前有哪些檢測方法可以明確診斷?如何治療和調護?對此,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王荃表示,肺炎支原體感染主要是累及5歲及5歲以上的孩子居多,但是這兩年
國家衛健委2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時令節氣與健康有關情況。會上,有記者提問:冬季高血壓波動會比較大,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是不是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并且冬季是否需要去調整降壓藥的劑量,包括日常如何防護才能保持血壓的穩定性呢?對此,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丁榮晶表示,血壓受氣溫影響很大,因此冬天是高血壓好
隨著秋冬季到來,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兒逐漸增多。為減少患者等侯時間,暢通治療流程,提升診治效果,近日,首都兒科研究所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輕癥、重癥、難治性肺炎、居家康復的患兒分類施治,并增設了“呼吸道感染輸液復診門診”和“難治性肺炎門診”。首兒所介紹,病情較輕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兒,可直接通過口服用藥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學辟謠”微信公眾號發布2024年10月科學領域流言榜。值得關注的是,“使用藥品給孩子散瞳驗光對眼睛有害”“耳朵有折痕預示冠心病風險”等謠言榜上有名。而這些醫學健康類謠言,很多都來自網絡醫療科普視頻。隨著短視頻和直播的興起,醫療科普已成為各大網絡平臺上炙手可熱的內容。這中間當
一次CT平掃即可助力醫生識別多種癌癥,在線平臺幾秒完成個性化醫療資源對接……近年來,人工智能(AI)技術正全面變革腫瘤診療方方面面。“AI可貫穿腫瘤診療全流程。”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醫學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志成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從影像初診、病灶識別、病人入院
生活中,有一些健康偽知識在口口相傳下,成了不少人迷信的“養生格言”。今天,北京地壇醫院各學科專家就對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健康知識誤區進行科普,快來看看您有沒有被“套路”!吃生魚膽能治病?肝病科收治過因食生魚膽中毒導致肝腎損傷的病例,這些患者都是因為聽信“吃生魚膽可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的偏方。其實魚的膽汁
近段時間,不少地方辦起了中醫夜市,涵蓋問診、開方、針灸、推拿、養生、保健、膳食、文化推廣等諸多活動,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在中醫夜市上把把脈,扎扎針,買一個香囊,喝一杯茶飲,成了年輕人夜生活的新選擇。各大中醫夜市的受歡迎程度,都可以用“游人如織”來形容。“每天問診200多人,多一半是年輕人。”北京市豐臺
最近,多地發生“鯊魚夾”發卡傷人的事件,一個小小的發卡為什么會對人造成傷害?近期,四川成都一對情侶在騎電動車時不慎摔倒,男孩小胡只是輕微擦傷,女孩卻因為頭上的“鯊魚夾”發卡病情危重,到現在仍未脫離危險期。情侶騎電動車摔倒女孩因“鯊魚夾”病危車子失控時摔倒的路面為平整的柏油路,且當時車速緩慢。原本以為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佳欣)據新一期《新科學家》雜志網站報道,美國杰克遜霍爾非營利性腦化學實驗室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高度準確的血液檢測方法,能診斷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俗稱“漸凍癥”)。ALS患者通常會出現行走、說話、吞咽和呼吸方面的困難,這些癥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最終導致死亡。目前尚無治愈方
“有縣醫院大夫在鄉鎮衛生院坐診,省去我們來回趕路的辛苦,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縣級醫院的醫療服務。”日前,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東灣鎮衛生院的專家診室,來自固安縣中醫院的副主任醫師呂光正在為患者王友梅檢查膝蓋的恢復情況。前段時間,王友梅膝蓋出現不適,走路不便。正在東灣鎮坐診的呂光接診后,診斷患者為膝關節積液
隨著短視頻和直播的興起,越來越多醫生開始在線分享醫學知識。將復雜的醫學知識轉化為聽得懂、用得上的生活常識,有助于提升民眾的健康素養。然而,“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偽裝醫生、“偽科普”、帶貨賣課博取流量的行為,卻讓醫療健康科普變了味、走了樣。穿上醫生“馬甲”的“網紅”風靡直播間 某短視頻平臺上
過去兩年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勝蘭參與了一項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并承擔了該研究報告的主要撰寫工作。該研究顯示,健康意識薄弱、“難堅持”和“拖延癥”,是阻礙受調查者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三大因素,分別占比32.6%、32.6%和29.7%。劉勝蘭說,調研發現,多數人難以保持健康生活方
“兩年了,還是‘泡一泡’最管用。”這是四川甘孜新都橋鎮人伍登第二次接受藏醫藥浴治療的感受。伍登患有關節炎和痛風,非常影響生產生活,此次來到甘孜州藏醫院住院治療,8天花費約1000元,他表示“真的不貴”。起源于青藏高原、距今已有3800多年歷史的藏醫藥學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套完整且科學的醫學體系。全國人大
2024年8月19日是第七個中國醫師節,今年的節日主題是“崇尚人文精神,彰顯醫者仁心”。國家衛生健康委等下發的《關于做好2024年中國醫師節有關工作的通知》強調,弘揚醫學人文精神是醫務工作的靈魂,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必然要求。“醫學是一門充滿人文精神的科學,不但具有科學技術屬性,還是一門直
【暑天里的感人瞬間】“真沒想到工會能安排體檢車上門來體檢!”湖北省十堰市快遞員靳夢迪手拿體檢單站在體檢隊伍里,與一旁的另一名快遞員聊起了家常。“可不是嘛!工會還為我們每人交了400元體檢費,別提多貼心了!”快遞員劉磊高興地說,“我都好幾年沒體檢了,這次借著工會送的福利,正好了解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多學科研究團隊解決了一個困擾醫學界數十年的難題:他們找到了一種能無創、連續測量身體任何部位血壓的方法,且幾乎不會對患者造成任何干擾。基于該新技術的設備有望在家庭、醫院,甚至資源有限的偏遠地區更好地監測生命體征。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Nexus》上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