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起點新聞供圖
">260噸陜西獼猴桃踏上跨國之旅,遠銷至俄羅斯和中亞地區。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起點新聞供圖

本報記者 林子涵攝
">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當地消費者在選購中國水果。
本報記者 林子涵攝

彭一鵬攝
">一名來自中亞的青年在陜西省渭南市澄城縣采摘櫻桃。
彭一鵬攝

掃碼觀看視頻
開欄的話
上合成果落地,民眾感受最深切。看看身邊,家門口的路、橋通了,能源供應更穩了,中歐班列跑得更勤了;再瞧瞧交流,留學生越來越多,聯合科研、文化演出更熱絡了,醫療合作更深入了,上合國家民眾彼此了解更深,情誼更濃。
2023年7月,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追求”。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來,秉持“上海精神”,推動上合大家庭在政治、經濟、安全、人文等領域深入合作,讓合作的果實真正“落”到了民眾的日常生活里。
上合組織國家間合作給成員國民眾生活帶來哪些新變化?各國民眾有何新期許?本報今起推出“上合大家庭 生活新變化”系列融媒體報道,敬請關注。
陜西的蘋果、獼猴桃,海南的椰子、芒果……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一家水果店,記者粗略一數,竟有近10種中國水果售賣。“中國水果,很甜!”店主熱情向店里的消費者推介,她對這些來自千里之外的水果充滿信心。
實際上,中國水果不止甜到哈薩克斯坦。在俄羅斯,來自陜西的獼猴桃、藍莓等水果早已進入當地居民果籃、擺上餐桌。在阿聯酋迪拜,空運而來的中國嶺南荔枝,成為中東消費者夏日消暑的“鮮甜名片”……
近年來,隨著上合組織國家農業合作機制不斷完善,來自中國的水果逐漸“走進”上合組織國家,贏得當地居民青睞;其他上合組織國家的特色農產品也搭乘飛機、火車、汽車等,擺上了中國貨架。
“我們全家都愛吃中國的獼猴桃”
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消費者阿依古麗·薩迪科娃下班后喜歡到超市購買水果。在眾多水果中,來自中國的獼猴桃是她的最愛。
“在我第一次品嘗它的時候,就被它的美味吸引。來自中國的獼猴桃,不僅口感好,而且營養價值高。我們全家都愛吃中國的獼猴桃。”阿依古麗說,每當獼猴桃上市,她幾乎每周都會買一些。
阿依古麗第一次吃到來自中國的獼猴桃,是在經銷商阿布杜拉·伊布拉希莫夫經營的水果店里。阿布杜拉來自塔吉克斯坦,這些年輾轉中亞多國做水果生意,與陜西云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多年。如今,他成為陜西省寶雞市眉縣獼猴桃在中亞市場的穩定經銷商之一。
“幾年前,我從中國陜西嘗試進口了一些獼猴桃到中亞銷售,并邀請一些當地消費者品嘗,阿依古麗是其中一位,她立刻喜歡上了這種來自中國的水果。”阿布杜拉說。
上合組織國家的消費者愛吃水果。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發布的報道顯示,俄羅斯民眾消費的水果中,有1/3是蘋果,平均每人每年要吃掉13公斤的蘋果。另據哈薩克斯坦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第四季度,當地人均季度消費水果量達18公斤,較2023年同期增長4.9%。從水果品類看,蘋果是最受歡迎的水果,人均季度消費量達4.6公斤。香蕉和橘子分列第二、第三,葡萄和柿子的消費量也較為可觀。
近年來,中國水果憑借穩定供應和高性價比,逐漸贏得上合組織國家消費者青睞。
“在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市場,中國產的獼猴桃非常受歡迎。”阿布杜拉說,“這種果子的口感酸甜適中,果肉細膩,很受中亞消費者喜愛。”
在俄羅斯,中國產的蘋果不愁賣。當地媒體分析,這是由于中國出產的蘋果價格適中、味甜、商品外觀佳且保質期長。
原產于中亞的石榴,2000多年前隨古絲綢之路進入中國。如今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最大的水果巴扎(集市)上,賣得最好的石榴產自中國四川。一個攤主說:“現在中亞與中國交通更便捷了,運輸成本也低,來自中國的石榴又大又甜,人們都喜歡吃。”
多方合作讓水果搶“鮮”抵達
在阿聯酋迪拜機場,剛剛乘機抵達的中國嶺南荔枝,仍帶著新鮮清香,便迅速被送往當地一家華人超市的果蔬貨架。在鎖鮮技術和航空運輸助力下,這種水果在48小時內完成了“采摘到上架”的全流程。
今年初,載有13多噸“陽光玫瑰”葡萄的貨車從陜西渭南出發,經霍爾果斯口岸出境運往哈薩克斯坦,這是陜西葡萄首次出口該國。
隨著中國與其他上合組織國家互聯互通逐漸深入,一些此前“藏在深閨”的中國水果逐漸走出國門。
地處秦嶺北麓的眉縣,獼猴桃是特色農產品。陜西云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肖涵,2013年回鄉開始農產品銷售之路,通過搭建國際合作平臺,近年來把獼猴桃賣到了中亞市場。
“我們選擇中亞作為主要出口市場,一方面考慮到這些地區的水果市場需求大;另一方面是因為眉縣獼猴桃的品質和口感非常適合當地消費者的口味。”肖涵說。
走進云果公司繁忙的獼猴桃加工工廠,機器上排列著密密麻麻的“金蛋蛋”。肖涵介紹,這些是預備發往阿聯酋迪拜的貨品,借助機器自動選品,依靠30多個攝像頭的視覺系統,不僅確保了產品品質,選品效率也頗高,一天能選100多噸。
獼猴桃出口路途遙遠,如何確保其品質不受影響?“我們會嚴控貨品在途中的溫度和濕度,讓獼猴桃在到達目的地時依然保持新鮮。”肖涵說,去年公司在眉縣建成云果冷鏈全球集配中心,還配備智能化倉儲管理系統與先進的物聯網冷鏈管理技術。在海外,公司與當地物流企業建立起緊密的合作關系,“所有的努力,都是希望將這些來自家鄉的獼猴桃,更好地送上中亞消費者餐桌。”
賣出好果子,共育好果苗
廣闊的關中平原,果蔬長勢正好。在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田家莊鎮金圣果業合作社蘋果生產基地里,一排排套袋的蘋果掛滿枝頭。工人正忙著采摘、分揀、裝箱,一派豐收景象。
作為合作社負責人,趙建兵剛簽下今年第一筆大訂單——1.5萬斤蘋果準備銷往俄羅斯。他感慨:“種了一輩子蘋果,現在果子要跨出國門,心情咋不激動哩?”
“我們施的是農家肥,綠色無公害,而且個大、形美、色艷、汁多、酸甜適口,希望俄羅斯顧客能喜歡。”趙建兵是種蘋果的“老把式”,近幾年嘗試了不少新技術、新品種。“隨著華碩、瑞雪等品種陸續‘入園’,果園里早、中、晚熟品種均衡種植,銷售季比之前更長了。”他說。
“這里的鮮果上市時間,比其他果業主產區稍早一些,我們也是慕名而來。”作為收購商,扶風有豐達果品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小軍介紹,在果園里收購的這批蘋果,將通過陸路運輸,“在山西集結后,經滿洲里口岸出口至俄羅斯。”
不僅賣出了好果子,陜西的好苗苗也在國外扎下了根。眼下,在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卡拉巴爾塔市,5565棵來自陜西的蘋果苗挺直了腰板,舒枝展葉。看來,它們已經適應了異國水土。
這個剛剛建成的上合組織農業基地中吉蘋果示范園,由兩家中國企業聯合打造。來自陜西的矮砧密植蘋果栽培技術在這里得到規模化應用。
在烏茲別克斯坦錫爾河州的中烏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來自陜西銅川的蘋果苗去年4月在此安家,成活率高達98%,最近已經掛果。
從水果、果苗出口,到農業技術推廣,中國與其他上合組織國家逐漸架起一條農業交流合作的橋梁。這場水果的跨境之旅,不僅是舌尖上的“甜蜜奔赴”,更促進上合組織國家民眾間結下了友誼與合作的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