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財政部聯合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發布《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這是中央首次對消費領域貼息,也被稱為消費領域的又一次“國補”,這兩項政策貼息均為1個百分點、實施期為1年,后續可能視情延長政策期限或擴大支持范圍等。
長期以來,中央高度重視提振消費和擴大內需工作。今年3月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7月份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此次兩項貼息政策目的是通過進一步強化財政和金融協同,降低居民和經營主體的信貸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時,撬動更多信貸資金精準投向消費領域,暢通經濟循環。政策從消費供需兩端同時發力,廣覆蓋、低門檻,惠及范圍更廣、支持力度更大。
這兩項貼息政策,是財政金融協同提振消費的又一次創新探索,具有擴內需、惠民生、促就業、穩企業等多重積極效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國家財政一共拿出約4200億元補貼資金,帶動商品銷售超2.9萬億元。而貼息政策帶動效應更為顯著,1元錢貼息資金有可能帶動100元的貸款用于消費。相關主體如獲得貸款貼息,其消費意愿和能力得以提升,可帶動產業上下游受益,也有助于將促消費與補短板、惠民生相結合。2024年我國服務業就業占總數48.8%,貼息政策將降低經營主體融資成本、激發其發展活力,更好發揮就業帶動作用。服務業經營主體多為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貼息政策將進一步助力疏通實體經濟“毛細血管”,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我國消費領域具有較大增長潛力,但也存在供需不平衡、增長面臨一定壓力等挑戰。近年來,我國消費結構由商品消費主導向服務消費主導加速轉變,養老、托育、高質量專業化服務等領域蘊藏了較大市場機遇。2024年我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比為46%,遠低于同期發達國家水平。但也要看到,今年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4%,增速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9月份以后在去年同期基數較高情況下,增速仍面臨壓力。近幾個月,消費增速有所回落,后續可能還面臨“以舊換新”補貼前置發力和高基數帶來的增長壓力。同時,今年7月末不含個人住房貸款的消費性貸款余額21.04萬億元,同比增長5.34%,處于近年來較低水平。這意味著,當前仍需要貼息政策等各項擴消費政策持續疊加發力,激發消費市場活力。
接下來,各方應密切配合、壓實責任、把好事辦好,確保貼息政策利好落到實處、更好地發揮政策效能。積極開展政策宣傳與解讀,推動政策快速精準觸達消費者、服務業經營主體,積極發力中秋佳節、“十一”假期等消費旺季,用足用好政策紅利。其次,緊扣消費領域特點來簡化流程、提高效率,力求最大限度減輕借款人操作負擔,做到“省錢又省心”。經辦銀行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授信評審、貸后管理,強化信貸資金用途管理和風險管控。中央和地方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實行貼息全流程管理,嚴格把好資金審核、撥付等關口,確保資金用于真實消費或經營行為,做好政策實施跟蹤問效。
消費在國民經濟中處于基礎性地位,提振消費是國家長期戰略,還需要加強財稅、金融、產業、投資等政策與消費政策協同,促進同向發力、形成合力。財政要把促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落實促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增收措施,加大特定群體支持力度,并與補貼、稅收、以舊換新等政策形成“組合拳”。發揮貨幣政策總量和結構功能,用好再貸款和貼息等政策,加大對住宿餐飲、旅游、教育、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信貸投放。此外,擴大消費基礎設施、消費服務功能提升類、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有效投資,更好統籌投資和消費。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