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食品銷售連鎖企業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壓實總部、門店等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切實防范系統性、區域性風險,保障食品安全,市場監管總局組織起草了《食品銷售連鎖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近年來,餐飲行業加快連鎖化發展步伐,諸多食品銷售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在這里面,既有老牌的企業,也有新生代企業。《2025中國餐飲連鎖化發展白皮書》顯示,2024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突破5.5萬億元,連鎖化率繼續提升,從2021年的19%,進一步提升至23%。值得關注的是,500至1000家規模區間的品牌門店數增速高達93.6%,成為行業增長新引擎,這既得益于加盟模式的靈活擴張,也反映出地方性區域品牌的崛起勢能。
連鎖化發展在推動相關行業標準化、規模化運營的同時,也帶來了盲目擴張、管理跟不上等問題。一方面,盡管行業連鎖化率不斷提高,但行業分化十分明顯,2024年約60%的餐飲從業者此前從未涉足該行業。由于運營經驗匱乏,這些新手經營的餐飲品類同質化嚴重,市場生存能力相對較弱。另一方面,一些商家為了保持高增長,不惜以價換量,有的為了壓低經營成本,突破食品安全底線。
食品銷售連鎖企業不能在快速擴張中迷失,對此,要為野蠻生長的食品銷售連鎖企業扣好“監管鎖”,守牢食品安全底線。
此次發布的征求意見稿共34條,重點明確了各級管理事權、風險防控要求及法律責任,強化全鏈條風險防控。通過確定各級管理事權,有助于明確責任主體,層層壓實責任。突出企業總部管理責任,細化“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制度落實要求,能夠倒逼連鎖企業總部盡好自身的管理責任,做到守土有責,從而有助于抓好源頭治理。而強化全鏈條風險防控,有助于壓實總部、分支機構、倉儲及配送中心、門店等主體責任,動態防控食品安全風險。在此基礎上,結合管控清單查缺補漏,有利于進一步擰緊責任鏈條,健全風險隱患防控機制。
食品經營企業永遠要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給食品銷售連鎖企業扣好“監管鎖”,能夠倒逼相關企業履行好自身責任。食品銷售連鎖企業要視食品安全為生命線,食品安全管理要能管到“最小單位”,以便及時而充分地開展食品安全自查自糾工作。
填補監管空白,加強監管力度,給食品銷售連鎖企業戴上“緊箍”,既是為食品消費市場的發展“填坑”,也是促進行業優勝劣汰、良性競爭的良機。相關企業只有將食品安全貫穿生產經營全過程,持續提升全鏈條質量管控水平,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放心的食品,才能守住品牌優勢,促進行業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