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老護理行業日漸興起:從業者多了認同感高了
前不久,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緊缺人才培養,加強對以護理失能老年人為主的醫療護理員、養老護理員的培訓。“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近年來,多地綜合施策推進養老服務人才供給,養老護理行業日
前不久,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緊缺人才培養,加強對以護理失能老年人為主的醫療護理員、養老護理員的培訓。“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近年來,多地綜合施策推進養老服務人才供給,養老護理行業日
【現實挑戰】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呈現多樣化、個性化,單一機構很難滿足【應對策略】北京市將在政府監管下培育養老服務主體,整合涉老資源為居家老人提供針對性服務面對老人多樣、個性化的養老服務需求,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成立“工作專班”,按照“培育一類主體、構建兩種模式、實現全面覆蓋”的思路,開展創新完善養
當前,全市在養老服務機構入住的老年人共有48000多名,發布會上,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委員、市民政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李紅兵表示,市民政局已從3月13日8時起對全市養老服務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殘疾人服務機構,執行本市社會服務機構疫情等級防控的一級響應防控措施,實行全封閉管理。養老機構全封閉管
【現實挑戰】居民社區養老意愿逐年提高,但調研顯示社區養老設施數量不足,部分機構被曝經營困難甚至關門【應對策略】城市從街道到社區布局養老機構;政府制定支持政策,北京率先“行動”白天去社區養老機構就餐、活動或者“日托”,不寂寞;晚上等子女下班了再接回家,享受家庭生活和溫暖……近年來,居民選擇社區養老的意
在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將發展“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作為市政府一項工作任務明確提出。近期,北京市民政局會同市財政局、團市委三部門共同聯合發布《北京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將于2022年6月1日起實施。該方案提出,經培訓后,年滿18周歲、身心健康的本市
12日,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4號通告,將進一步強化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風險區管控措施。通告說,為快速遏制天津市疫情擴散蔓延,保障群眾健康安全,強化對疫情風險區內人員和一般公共場所管理,按照分區分級分類精準管控原則,現決定對津南區、河西區、西青區實施管控措施。通告指出,轄區內所有非疫情防控必須人員,
“是朝陽門街道區域養老服務聯合體項目組嗎?我們社區有一位老人情況特別緊急,需要大家的幫助?!?0月9日,東城區朝陽門街道區域養老服務聯合體項目組工作人員接到了禮士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的求助電話,了解到了88歲趙瑛(化名)老人的困境。多方聯動整合助老服務資源趙瑛獨自居住在朝陽門街道禮士社區,是位孤寡半失
在廈門市智慧養老監管服務中心內,全市各服務對象(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和各養老服務機構的服務記錄都可實時掌握,養老服務熱線也全天開通。本報記者 施辰靜 攝在廈門市湖里區金山街道,一位下肢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在家中使用智能可視“機器人”與街道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通話。本報記者 施辰靜 攝在福州市倉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這是我國養老服務領域第一份以監管為主題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文件。在29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民政部副部長高曉兵表示,我國將實現對養老服務機構全流程、全鏈條、全方位監管,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資金、管設施,牢牢
北京市在強化養老“兜底”上再出新政。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市民政局了解到,《北京市困境家庭服務對象入住養老機構補助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將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五大類困境家庭服務對象可獲市區兩級財政資金補貼。相比之前的政策,《實施辦法》不但拓寬了補助對象覆蓋面,還上調了補助金額,對
近日,北京市民政局公布首批2019年度北京市養老服務機構失信名單,這在全國尚屬首例。在13家“上榜”機構中,大部分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如消防存在隱患、違規取水等。在媒體調查中,養老服務中還存在家族式管理、有經驗醫務人員少等問題。被劃入失信名單的養老機構,將面臨取消運營補貼獲取資格和承接政府購買服務資格
本市將建立養老服務顧問制度,探索實行“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支持物業服務企業開展老年供餐、定期巡訪等形式多樣的養老服務……北京市《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方案》22日正式印發,發布養老服務發展三十條實施方案。居家養老試點家庭照護床位方案明確,到2022年底,各區至少建成一所區級公辦養老機構。制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的報道】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日前,《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公布。1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民政部有關負責人就此進行了政策解讀。完善養老服務標準
民政部近日印發《養老服務市場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辦法(試行)》。《辦法》指出,以非法集資或者欺騙手段銷售“保健”產品等詐騙老年人財物的養老機構和從業人員,將被列入養老服務市場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掇k法》將自明年6月1日起施行?!掇k法》明確將被列入養老服務市場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的情形還包括:超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民政部獲悉,從明年6月1日起,以非法集資或者欺騙手段銷售“保健”產品等詐騙老年人財物的養老機構和從業人員,將被列入養老服務市場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除了將影響其機構評比定級以及相關政策資金支持外,其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負責人也不能在其他養老機構擔任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職務。近日,民政部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聯合頒布《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以下簡稱2019年版《標準》),圍繞增加職業技能要求、放寬入職條件、拓寬職業空間、縮短晉級時間等方面做了重大修改。新標準的出臺,也是滿足社會養老需求的迫切期待。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是全社會的共同愿望,然而,
我國養老護理員缺口有多大?一邊是2.49億老年人和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一邊是現僅有30萬名養老護理從業人員?,F階段,我國養老護理員隊伍面臨著數量短缺、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專業能力有限、流失率較高等發展困境。為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近日聯合頒布《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
確保中國養老事業的穩步發展,需要在相關規則、資金、資源整合、市場開發、人員培訓等方面持續發力。據《新華每日電訊》10月8日報道,這是一場你我皆置身其中的變化:每天兩萬多人進入老年,全國60歲以上老人近2.5億,其中包括4000萬失能和半失能老人、1000萬老年性癡呆患者,到2050年前后,中國老齡人
昨日,北京市政府召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社會民生專場發布會。會上,市委社會工委委員、市民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紅兵介紹,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有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349.1萬人,占戶籍人口總數的25.4%。面對嚴峻的老齡化形勢,北京市近年來的養老服務業發展迅速。養
從老年人的剛性需求看,依托社區延伸到居家,就近解決養老需求是養老服務的基本特征。近年來,北京市以貫徹落實《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為牽引,不斷完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將養老服務送到老年人的身邊、周邊、床邊,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仍然突出,老年人不敢花錢、敲不開老人家門普遍存在;老人
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達2.5億,每年增加8000多萬老齡人口。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養老服務需求日漸增多。實現“老有所養”,成為當前及今后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記者在多家養老機構調查發現,近年來,一方面,政府及各社會力量積極迎接“銀發”大考,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老年人的養老心態發生了新變化,
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等7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北京市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實施辦法(試行)》。根據《實施辦法》,評估結果將作為失能老年人辦理失能護理補貼、安排居家養老照護服務、輪候入住公辦養老機構、提供康復護理服務、發放養老服務機構運營補貼、實施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等的依據。據北京市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