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問”健康丨護好你的“小心肝” 這些誤區別再信→
7月28日是第15個世界肝炎日,我國的宣傳主題是“社會共治 消除肝炎”。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承擔著代謝、解毒、免疫防御等重要任務,好比一座人體的“化工廠”,對維持生命運轉至關重要。那么如何守護肝臟健康,大家對肝炎的認識還有哪些誤區?朝“問”健康,一起來了解。
并非所有類型的肝炎都會傳染
病毒性肝炎具有傳染性,由肝炎病毒引起,包括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和戊型(HEV)肝炎。
其中甲肝和戊肝主要經消化道傳播,比如食用了污染的食物或水。
乙肝、丙肝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傳播。
丁肝的傳播途徑與乙肝相似,與乙肝病毒同時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礎上才能感染。
日常工作、生活接觸,比如握手、擁抱、在同一餐廳用餐和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不會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
非傳染性肝炎主要包括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藥物或毒素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
長了蜘蛛痣或肝掌
是肝炎的信號嗎?
有人說,皮膚出現蜘蛛痣或肝掌就是肝炎的征兆,這種說法是真的嗎?來聽專家怎么說。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中心主任醫師 王琦:肝掌一定是在大魚際和小魚際部位形成的一些特別發紅的表現。很多肝掌是有一個特別清晰的界限,僅僅是在大魚際和小魚際這個部位存在,非常典型。蜘蛛痣形似一個蜘蛛,一般是在前胸和頸部這些部位可能會見到,中間會有一個特別小的血管聚集區,如果你拿筆尖輕輕按那個點的話,它周圍這些“爪子”就會全部消失。
專家介紹,蜘蛛痣和肝掌確實是慢性肝病,比如肝炎、肝硬化常見的皮膚表現,出現這些癥狀和肝臟對雌激素代謝能力下降有關,導致了毛細血管的擴張,但也不能絕對認為只要有蜘蛛痣或肝掌就是得了肝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肝病中心一科主任醫師 魯俊鋒:其他疾病包括胃腸道疾病也可以表現為類似的癥狀,所以在臨床上如果有類似的消化系統的癥狀,肝掌蜘蛛痣表現的時候,一定到醫院去做一個檢查,做一個肝功的檢測,以排除有沒有肝炎的情況。
肝炎患者沒有癥狀
需要治療嗎?
肝病在眾多疾病當中被稱為“沉默的殺手”,許多肝炎患者在早期甚至中期都沒有明顯不適。那么,無癥狀肝炎是否需要干預?哪些情況必須及時治療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中心主任醫師 李明慧:肝炎可能70%都沒有癥狀,有癥狀的非常少。而且一般乙肝在活躍的時候,肝功沒有升高的人也很多。所以光做肝功的體檢也不能說明問題,一定不要認為沒有癥狀,就不去做檢查和治療。如果在肝硬化之前就能抗上病毒,可能就能避免肝硬化,也能夠更大程度減少肝癌發生。
研究顯示,慢性乙肝患者肝癌風險比常人高出15至20倍,對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能在較短時間內顯著降低肝癌發生風險。肝臟纖維化患者接受規范抗病毒治療3至5年,可降低罹患肝癌的風險10%至30%。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中心主任醫師 王琦:一旦發現乙肝核酸陽性,無論轉氨酶正常與否,只要滿足年齡大于30歲,或者有乙肝肝硬化或者肝癌家族史這樣的人群,都建議治療。
護“肝”有方
這些誤區別再信了
肝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我們一定要好好保養,但也要護“肝”有方,不能盲目相信一些傳言。
誤區一:
乙肝疫苗是嬰兒打的 成年人不需要接種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肝病中心一科主任醫師 魯俊鋒:與乙肝病人有密切接觸者,還有機體免疫功能比較低下的,包括做過器官移植的、有腎透析的、患有腫瘤的病人,這些人群是乙肝的高危人群。對于高危人群,我們通常建議接種乙肝疫苗。在接種之前首先要做一個乙肝5項檢測,如果已經有抗體,這種情況是不需要接種的。對于乙肝抗體陰性的高危人群,建議接種乙肝疫苗。
誤區二:
乙肝經血液傳播 所以蚊蟲叮咬會傳染乙肝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中心主任醫師 王琦:乙肝病毒的傳播是具備幾個條件的,要達到合適的傳播途徑和一定的病毒量,對于蚊蟲來說,比如蚊子,它的機體不適合乙肝病毒復制。
誤區三:
吃保肝藥物可以預防肝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肝病中心一科主任醫師 魯俊鋒:對于已經發生肝炎的患者來說,保肝藥物能夠起到輔助的治療效果,但是對于一個肝臟功能正常的人,保肝藥物起不到預防性的保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