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至31日,以“弘揚孝親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會”為主題的2025年全國“敬老月”活動順利開展。弘揚孝親敬老美德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要求。各級共青團組織廣泛動員青年志愿者,積極參與為老服務,通過“結對+接力”的方式,走近老年人群體,深入日常生活,服務實際需求,圍繞生活照護、心理關懷、智慧助老、社會融入等方面,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為老志愿服務,為推進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動能。
聚焦實際需求,保障老年人物質生活基礎。團重慶市委指導開展“數字助老社區慈善”項目,在6個區縣的14個社區為近1000名60歲以上的困境老人提供每天4元的就餐補貼,切實保障其日常營養與飲食健康。同時,在重慶市北碚區朝陽街道、沙坪壩區石井坡街道開展“助老消費金”試點,向200名困境老人發放日常消費補貼,支持他們在入駐平臺的本地商戶中自主選購生活物資,有效拓展社區養老服務的覆蓋場景與響應精度。團甘肅省委聚焦老年群體生活需求、健康保障、精神文化等核心訴求,創新采用“志愿服務+主題活動+精準幫扶”模式,組織青年志愿者深入120余家敬老院、380余個社區及鄉村,開展文藝匯演、愛心慰問、健康義診等各類活動426場次,累計組織青年志愿者1.2萬余人次,服務老年群體3.8萬余人。遼寧盤錦港集團團總支志愿者走進盤錦市大洼區唐家鎮白家村敬老院,為老人分發棉衣棉褲、洗衣機、飲水機、輪椅等生活物資。同時搭建“臨時理發點”為老人修剪頭發,讓他們以清爽利落的形象迎接佳節。
組織文體活動,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團黑龍江省委積極推廣太極拳、八段錦等適合老年人的健身項目,極大激發了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在國慶節、重陽節期間,組織文藝匯演、主題觀影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效增強了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全力營造了“老有所樂、老有所享”的和諧氛圍。武漢體育學院藝術學院、湖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志愿者在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街道東湖路社區為老人開展舞蹈教學和手工創作指導,讓老人收獲了創作樂趣與成就感。在寧夏,團賀蘭縣委聯合縣民政局組織西部計劃志愿者,陪伴賀蘭縣中心敬老院的老人們走進百瑞源枸杞博物館,開啟了一場充滿溫情的枸杞文化探秘之旅。
開展智慧助老,幫助老年人融入信息社會。團湖北省委指導實施了“朝夕相伴”智慧助老志愿服務項目,2025年共組織165支青年志愿隊服務結對全省155個社區,開展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機、數字設備等活動,助力老人跨越數字鴻溝。團陜西省委聚焦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通過一對一、手把手教學,耐心教授老年人使用電子設備,并結合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教育,切實提升老年人數字素養與安全防范能力,助力他們融入智慧社會、樂享數字生活。團北京市海淀區委指導社會組織在項目實施社區開展反詐課堂,通過“專業講師+青年志愿者”模式,結合老年群體易遭遇的真實案例,拆解詐騙套路,指導老人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解答防詐疑問,有效增強了老年群體的反詐能力與安全意識。
做好典型宣傳,營造尊老敬老愛老社會氛圍。團青海省委表彰了全鎮優秀幸福專員(為老服務志愿者)、“孝老愛親”模范、“好婆婆”“好兒媳”及“幸福家庭”,以典型引領推動家庭文明建設。優秀志愿者代表分享“幸福里”助老故事,生動詮釋了“鄰里守望·互愛互助”的溫暖圖景。各級團組織通過新聞媒體、團屬微信公眾號等廣泛發布青年孝敬父母、尊重長輩的典型案例,推動形成尊老敬老愛老社會風尚。
團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主要負責同志介紹,青年志愿服務工作一直將為老志愿服務作為重點領域,注重強化項目培育和專業指導,著力提升青年志愿服務組織為老志愿服務能力水平,組織帶動更多青年通過志愿服務的方式,加強對老年人關愛幫扶,助力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在青年群體中積極倡導和弘揚孝親敬老傳統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