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票根,何以成為促消費“金鑰匙”
【記者觀察】電影票、演出票、賽事入場票……各類用過的票根別著急扔,留著可以派上新用場。 作為一種促消費新模式,票根經濟正在快速興起——看完演唱會,憑票根免費暢游景區;持觀展票根,購物吃飯享折扣;憑比賽號碼布,可以領取文創產品……小小票根在為消費市場注入新活力的同時,也從過去的一張“廢紙”變身解鎖多個
【記者觀察】電影票、演出票、賽事入場票……各類用過的票根別著急扔,留著可以派上新用場。 作為一種促消費新模式,票根經濟正在快速興起——看完演唱會,憑票根免費暢游景區;持觀展票根,購物吃飯享折扣;憑比賽號碼布,可以領取文創產品……小小票根在為消費市場注入新活力的同時,也從過去的一張“廢紙”變身解鎖多個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余韻未散,消費市場的脈搏依然強勁躍動。不少消費者的購物車已經清空,手機里閃爍的“待發貨”“待收貨”標簽,宣告著這次促銷大戰的輝煌成果。更多的消費者已經開始比價、復盤,并將期待的目光投向“雙十二”乃至年貨節。翻看每個人的“購物車”,可以窺探到這兩年消費市場的新風向——有的消費者對智
日前,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關于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擴大醫療等領域開放試點,放寬中高端醫療等領域市場準入,增加優質服務供給。當前,促進健康消費發展成為優化和擴大服務供給,釋放服務消費潛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任務。健康消費內涵豐富,所涉行業廣泛,只有全方位、多角
全球首款3D打印高分子抗疲勞可吸收外周血管支架、國內首款突破千比特規模的專業光量子計算機、智能模板加工機器人……在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百余家企業攜190余項首發成果亮相,彰顯科技對服務供給的深度重塑。這場盛會既是對中國科技實力、創新活力的集中檢閱,也是服務消費潛力的前瞻展示。當前,我
隨處可見的健身場所、健身器材,刷屏網絡的“打卡”運動軟件,風靡的推拿理療、瑜伽課程,琳瑯滿目的低糖、低熱量健康食品……隨著消費者健康管理觀念提升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健康消費正成為我國消費市場增長的一大亮點。近年來,我國先后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推動健康消費和健康產業發展的政策,顯著提升了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消費潛能從哪里來?歸根到底藏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當前,之所以還存在不能消費、不敢消費、不愿消費的現象,歸根到底是人們的預期還不穩。因此,促消費必須與惠民生相結合,讓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愿消費。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電影票房再創新高,國潮消費紅紅火火,冰雪旅
消費作為最終需求,帶動了生產和投資,也連接著供給和需求,事關就業民生和社會福利,對暢通經濟循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2024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4.5%,拉動GDP增長2.2個百分點,明顯高于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2
9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新中國75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五。新中國成立75年來,伴隨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我國商貿流通和消費領域實現歷史性跨越,市場銷售規模穩步擴大,消費結構優化升級,供給市場逐步完善,流通體系質量效率不斷提高。商貿流通體系不斷完善,消費基礎性作用增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超大規
當前,服務消費已成為我國居民消費增長最快、熱點最多、潛力最大的領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服務消費本質上是一種體驗型消費,推動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必須從實現人的美好生活需求出發,緊扣“服務”二字做文章。暑期即將結束,中秋國慶假期又將接檔,服務消費表現值得期待。自2023年8月服務零售額指標發布以來,服務
【光明論壇】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從6個方面提出20條重點任務,支持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其中明確提出“挖掘基礎型消費潛力”,就促進餐飲住宿、家政服務、養老托育等基礎型消費部署多項舉措。多措并舉挖掘和釋放基礎型消費潛力,對于激活經濟內生動力、促進經濟高質量健康發展具有重
景區到處“人從眾”、電影市場火爆、網絡支付高速增長……從開年到春節再到春暖花開,中國消費市場的活力,引發國際關注。隨著中國免簽“朋友圈”有序擴容,國際航班班次增加,外國游客來華旅游意愿提升,入境游市場加快復蘇,就是用腳投下的“信任票”。與此同時,也有不少雜音噪音,諸如“中國的消費動能正在消失”“中國
3月14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4年“激發消費活力”消費維權年主題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多數受訪者認為消費環境越來越好,超六成消費者認為本地區2023年的消費市場充滿活力,預計2024年消費活力將更加充沛。又到一年“3·15”。每到這個時候,與“消費”有關的話題都變得“熱辣滾燙”。中消協此次發布的
2024全國兩會 解碼中國動力源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2.5%,拉動GDP增長4.3個百分點。國內需求一直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這些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9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列為2024年經濟工作九大重點任務之一
2023年,消費市場結構優化升級成為主旋律,悅己消費、健康消費、家居消費、智能消費等占比不斷增加,展現了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理性消費”是2023年的一個非常顯著的消費特征。數據顯示,有76%的消費者青睞具有高性價比的產品,67.5%的消費者愿意選擇更具實用性的產品,還有64%的消費者傾向
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費能力。多位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表示,要通過多種有效舉措,促進今年的消費旺起來。據統計,去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拉動GDP增長5.3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4%,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不過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904億元,同比增長23.0%,兩年平均增長4.4%,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13.9%,兩年平均增長4.6%。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分析,上半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9%,我國經
相比城鎮居民,農村居民的消費欲望更為明顯。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趙萍團隊測算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農村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是0.858,意味著農村居民每増加1元的可支配收入,就會將0.858元用于消費,這遠遠高于城鎮居民的消費意愿,后者更愿意將增加的收入用于投資。“我國農村居民形成的強大
廣州不斷優化公共服務,增強市民夜購夜食夜娛夜賞的消費滿意度和體驗感。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 攝國家統計局廣州調查隊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廣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與經濟增長速度基本同步。自2016年邁過5萬元大關后,持續穩步向好,在2020年達到6.8萬元,邁上新臺階,實現新跨越。
當“唐宮小姐姐”邂逅“Z世代”——傳統文化與年輕人“破圈”相擁。圖為游客在應天門遺址博物館內參觀。新華社發【研究報告】為研究當前大學生消費行為和習慣變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問題研究課題組”開展調研,向全國多地高校發放調查問卷15000份,回收13145份。調研顯示,在消費內容層面,大學生對新事物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廣州市消委會發布《廣州生鮮電商消費現狀調查報告》顯示,被訪者對廣州生鮮電商的總體滿意度評價總得分為83.0分,但有超過3成被訪者遇到糾紛,“商品損壞”“商品遺漏”“商品短斤缺兩”的糾紛占比較高。在調查中,僅28.3%的調查訂單做到“疫情期間提供無接觸配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