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癥盯上年輕人 這個屏幕病怎么破?
冬季寒冷干燥,一些醫院眼科接診的干眼癥患者人數比平日多了30%,其中年輕人的數量明顯增加。長時間面對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受到眼疲勞、眼干澀、異物感等問題的困擾,干眼癥已成為新的“眼部危機”。今天,應急總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王應利就來跟大家聊聊,如何應對這個“屏幕病”。干眼癥的三
冬季寒冷干燥,一些醫院眼科接診的干眼癥患者人數比平日多了30%,其中年輕人的數量明顯增加。長時間面對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受到眼疲勞、眼干澀、異物感等問題的困擾,干眼癥已成為新的“眼部危機”。今天,應急總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王應利就來跟大家聊聊,如何應對這個“屏幕病”。干眼癥的三
你是否曾好奇,那些深刻的記憶是如何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永恒烙印的呢?科學家認為,當你酣然入夢時,你的大腦可能非常繁忙,一天中的一幕幕正在此處被重新上演……此時,那些短暫而鮮明的信息,會從海馬體這個臨時倉庫精心打包,運送到新皮層這個用于長期存儲的倉庫中。而在這場記憶的“搬家”過程中,慢波扮演了至關重要的
德國科學家成功開發出首個能夠為敗血癥患者進行個性化抗生素優化選擇的人工智能(AI)模型。相關成果發表在新一期醫學期刊《npj·數字醫學》上。敗血癥是當身體免疫系統對感染產生極端反應時出現的一種危及生命的疾病,是德國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平均每天約有160人因此死亡。由于在治療開始時病原體通常是未知的
近日,國家醫保局等部門發布了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新增91種藥品,其中包括13種罕見病用藥,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我國在罕見病管理方面的積極探索與擔當,還彰顯了我國在醫藥領域對民眾生活的照護力度。由于罕見病的發病率非常低,有效的治療方案也相對缺乏,尤其是針對特定疾病的專門藥物較少。罕見病患者及其家庭常常
入冬以來,醫院眼科急診經常會遇到一批特殊的患者。他們的眼睛出現疼痛難忍、淚水不斷、睜眼困難等癥狀。當醫生詢問病情時,多數患者都有近期滑雪的經歷,且未佩戴防護鏡。專家提示,這可能是患上了電光性眼炎,也就是常說的“雪盲癥”。建議在滑雪時一定要佩戴好防護鏡,保護好眼睛,避免電光性眼炎的發生。首都醫科大學附
結直腸癌是全世界最常見的癌癥類型之一。結直腸癌的早期發現與診斷,對提高患者生存率至關重要。然而,傳統的結腸鏡檢查方法因其侵入性和高昂成本,難以在大規模篩查中廣泛應用。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楊教授、繆應雷副院長團隊,日前攜手香港中文大學于君教授、南京醫科大學沈洪兵院士團隊及上海百趣代謝組學技術研究
最近一段時間,與醫保有關的新聞很多。幾前天,全國醫保個人賬戶跨省共濟工作啟動,在9個省份的31個統籌區,個人賬戶里的錢不僅能給省內的親屬使用,也能給省外的親屬使用。此外,還有一項與就醫息息相關的改革也在推進之中,國家醫保局陸續公布了17批醫療服務價格立項指南,這項改革怎樣能給患者帶來實惠呢?這一系列
導讀痛風是一種由體內尿酸水平過高引起的代謝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和炎癥。飲食選擇對痛風患者的病情很重要。淡水蝦作為一種常見的海鮮,因鮮美的口感而受到喜愛,但嘌呤含量也引起了關注。那么,痛風患者是否可以食用淡水蝦呢?...痛風是一種由體內尿酸水平過高引起的代謝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和炎癥。飲食
科技日報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張夢然)《自然·醫學》雜志3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稱,對一個被稱為外側下丘腦的區域進行深部腦刺激,能改善經受過脊髓損傷的人類和嚙齒動物的行走能力并促進其康復。這些發現凸顯出未來針對特定腦區使用深部腦刺激治療脊髓損傷的潛力。脊髓損傷會破壞大腦和脊髓之間的交流通道,常導致癱瘓或
科技日報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張佳欣)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團隊首次發明了一種液體電子文身墨水,醫生可將其打印在患者頭皮上,作為傳感器以測量大腦活動。該研究可為目前監測腦電波和診斷神經系統疾病提供一種有前景的替代方案,有望改進非侵入性腦機接口設備的設計方式并拓展其應用范圍。相關論文2日刊發于《
新華社南京12月2日電(記者朱筱)記者從1日在江蘇南京舉辦的醫保影像云共享路徑啟動儀式上獲悉,國家醫保局正加快推進醫保影像云共享路徑建設,爭取盡早實現全國醫療機構通過國家醫保影像數據云共享中心可調閱北京、上海、廣東等全國知名醫療高地的醫學影像信息。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黃華波在會上介紹,為進一步提升群眾獲
本報訊(記者 解麗)昨日,國家醫保局公布2024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據介紹,目錄新增91種藥品,平均降價63%,預計2025年將為患者減負超500億元,目錄內藥品總數增至3159種。同時,國家醫保局強調,2025年1月1日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自正式實施后,定點醫療機構應及
2024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今天公布,共新增91種藥品。同時,調出43種臨床已替代或長期未生產供應的藥品。調整后,目錄內藥品總數將增至3159種,其中西藥1765種、中成藥1394種,腫瘤、慢性病、罕見病、兒童用藥等領域的保障水平得到明顯提升。自2018年以來,國家醫保局已連續7年開展醫保藥品目錄調整
國家衛生健康委等7部門11月27日發布《指導意見》,從加強制度設計、強化技術支撐、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深入推動工作落實等方面,提出了進一步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具體舉措。《指導意見》分別明確了到2025年、2027年和2030年的任務目標,細化了緊密型醫聯體,市域,省域,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等
“目前,全國有24個省份的互認項目超過100項。其中,北京、江蘇、浙江分別達到了481項、478項和443項。”11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舉辦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司司長焦雅輝介紹,各地積極推進衛生健康信息平臺建設,促進檢查檢驗結果跨機構、跨區域的互通共享。當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你是否曾深陷這樣的困境:身體的疲勞仿佛無底洞,無論如何休息都無濟于事?你是否還有記憶力下降、注意力無法集中、肌肉及關節痛、頭痛、睡眠差……如果是這樣,那么你可能正在經歷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困擾。有一種累叫“慢疲”慢性疲勞綜合征(CFS)是指沒有器質性病變,反復發作的,以極度疲勞為主的一種綜合征。患者往往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佳欣)據美國科學促進會網站近日消息,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一個外科團隊完成了首例全程機器人輔助雙肺移植手術。這一成功標志著機器人手術和微創患者護理方面取得很大進展。這次移植手術于上個月進行。外科團隊使用達芬奇機器人系統,分階段為一位57歲女性慢阻肺患者謝麗爾·梅爾卡移植了雙
這是一種被稱為“沉默殺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盡管患者連咳帶喘,有時還透不過氣,卻大多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慢阻肺病,我國僅次于高血壓、糖尿病的常見慢性病。今年9月,我國將其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這意味著,患者健康服務有了政府兜底保障,一條健康新防線正在構筑。但面對人數眾多的患者,如何更好筑牢新
導讀蕁麻疹患者需注意飲食,發病期間應避免海鮮如蝦蟹貝類,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飲品,熱性食物如羊肉等,已知過敏原食物如雞蛋等,還有部分水果如芒果等。這些食物可能加重病情,患者要了解自身情況,謹慎選擇食物,以促進病情恢復。...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發作時讓人瘙癢難耐,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對蕁麻疹患者來說
導讀胃病患者應避免辣椒、胡椒、柑橘類水果、番茄等刺激性食物,油炸食品、高脂肪肉類等油膩食物,生蔬菜、全谷物等粗纖維食物,含咖啡因的飲品如咖啡和茶,酒精飲品,含糖飲料和甜點等高糖食品,以及豆類和豆制品。這些食物可能加重胃部負擔,不利于胃病的恢復。...胃病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它是胃痛、胃脹、惡心
前不久,媒體報道,有一年多高血壓病史的張女士在吃降壓藥硝苯地平控釋片時, 選擇用牙咬斷的方式服用。結果不到半小時,張女士突然眼前發黑、冒冷汗、身體無力,直接癱在沙發上,被家人緊急送往醫院。原來,張女士服用的降壓藥是硝苯地平控釋片,這種藥物1片相當于3片普通硝苯地平片的劑量。一旦咬碎、掰開、研磨服用,
患者花了300元“預約掛號”,到醫院后發現掛的號不存在,預約的專家也未開診……近日,一款名為“某某掛號預約”的App悄然在各大手機應用市場走紅,同時該App受到不少患者投訴。媒體調查發現,諸如“某某預約掛號”“某某預約掛號-統一預約”“某某掛號”等,都不是醫院官方掛號平臺,而是號販子用來攬客的移動客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學辟謠”微信公眾號發布2024年10月科學領域流言榜。值得關注的是,“使用藥品給孩子散瞳驗光對眼睛有害”“耳朵有折痕預示冠心病風險”等謠言榜上有名。而這些醫學健康類謠言,很多都來自網絡醫療科普視頻。隨著短視頻和直播的興起,醫療科普已成為各大網絡平臺上炙手可熱的內容。這中間當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劉霞)日本大阪大學科學家首次利用人類誘導多能干細胞(iPS)轉化而來的角膜組織,修復了4名角膜緣干細胞缺乏癥(LSCD)患者的角膜。結果顯示,其中3名患者視力得到顯著改善,持續時間長達一年。研究團隊計劃開展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以深入探究這一療法的確切療效。相關論文發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科學家研制出一款新型高速3D打印機。這款先進的生物打印機利用“動態界面打印”技術,巧妙借助聲波,能在幾秒內快速精準構建并打印出3D細胞結構。相關論文發表于新一期《自然》雜志。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技術為癌癥研究提供了一種精準復制特定人體器官和組織的利器,將極大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