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國美容整形市場規模已近3000億元,展現出活力與潛力。在“擴容”的同時,建立更加透明、有序的市場環境成為行業共識與努力方向。6月18日,國家醫保局發布《美容整形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首次對美容整形類價格項目進行統一,引導醫療機構自主合理定價,讓“求美”更安全、更安心。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容整形則用“科技與狠活”讓人們的愛美之心心想事成。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審美觀念的轉變,美容整形已從少數人的奢侈消費逐漸轉變為大眾消費。近3000億元的市場規模,既反映了民眾對美的需求在不斷增長,也折射出消費升級的強勁動力。然而,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亂象也隨之滋生。收費名目繁多、項目名稱不一、收費標準差距較大等問題,讓美容整形收費成為一本難以看懂的“糊涂賬”。一些機構借機渾水摸魚,亂立項目、亂起名字、亂收費,不僅侵犯了消費者權益,也擾亂了市場秩序,影響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此次國家醫保局出臺的立項指南,為美容整形市場的規范化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相當于為美容整形價格項目“整形”。雖然這一指南未改變美容整形領域市場調節價的管理方式,但其指引規范意義不容小覷。立項指南統一規范了項目名稱,把各種“高大上”的整形項目名稱按技術原理歸類,讓項目簡單易懂,既能避免機構以花里胡哨的項目名稱忽悠消費者,也有助于消費者理解項目的技術原理。
在立項指南的推力下,整形項目的賬單會更全面、更清晰、更具體,可以讓消費者一目了然。基于此,消費者可以對機構進行有效監督,也能“貨比三家”,享受到性價比更高的服務,提升消費體驗。
規范的價格體系是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保障。在美容整形消費中,如果項目名稱雜亂無章、晦澀難懂;收費標準模糊不清、隨意性很強;價格體系混亂無序,那么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就容易被架空,就容易掉到陷阱里花冤枉錢、糊涂錢。立項指南的推出,為從源頭上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規范標準,能促進透明消費、公平消費,減輕消費者的負擔,從而讓消費者更明白、更放心。
對新技術、新材料等的兼容是立項指南的一大亮點。在美容整形領域,新技術、新材料不斷涌現,消費者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立項指南充分考慮了這一特點,在統一規范的同時保留了一些靈活性,給新技術等留出了兼容空間,允許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設立加收項、擴展項,為個性化服務暢通了渠道。這種規范而不僵化的管理思路,既有助于規范市場秩序,又能激發創新活力。
規范美容整形市場秩序,既需要政策引導、監管干預,也需要行業自律,更需要消費者理性消費。此次美容整形價格項目統一規范,為行業發展樹立了明確標尺。機構應主動適應指南要求,在規范服務中尋找新的發展機遇。監管部門應加強對美容整形市場收費亂象治理,嚴查不報備項目、宣傳低價等價格違法行為,倒逼機構守住底線,規范經營。消費者更要擦亮眼睛,選擇正規機構進行美容整形消費,在遭遇亂收費等侵權行為時,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積極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