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AI“培訓課”割韭菜
隨著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爆火,AI技術再次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然而,人工智能的火熱也催生了諸多亂象,各大網絡平臺井噴式涌現的AI“培訓課”就是其中之一。這些課程價格高低不等、質量參差不齊,一些所謂的AI“培訓課”成了新的消費陷阱,值得警惕。AI“培訓課”的亂象主要體現在虛假宣傳方面,
隨著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爆火,AI技術再次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然而,人工智能的火熱也催生了諸多亂象,各大網絡平臺井噴式涌現的AI“培訓課”就是其中之一。這些課程價格高低不等、質量參差不齊,一些所謂的AI“培訓課”成了新的消費陷阱,值得警惕。AI“培訓課”的亂象主要體現在虛假宣傳方面,
春光明媚的三月,本是踏青賞花的好時節,天津市民黃女士卻因頻繁打噴嚏、流眼淚不得不戴上口罩墨鏡,“全副武裝”地來到醫院就診:“每年這時候,眼睛就腫得睜不開,鼻塞得喘不過氣。”黃女士的困擾并非個例。花粉是春季過敏的“元兇”,不少患者常常會有疑問:我家里不養花,也從來不接觸花,為什么還會出現花粉過敏
包治百病、快速見效等“神藥”噱頭,“科研成果”“專利發明”等偽科學外衣,噓寒問暖、夸大宣傳等營銷手段……近年來,一些不法商家抓住部分老年人健康焦慮、情感孤獨的心理,誘導他們高價購買虛假保健品和藥品,嚴重損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如今,這些騙局套路更是手法翻新,利用電商平臺、視頻直播、朋友圈發布等
入夜時分,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韓莊村村醫陳彥背上“小背包”——全科醫生助診包,騎上“小電驢”,趕到韓莊村,為咳嗽不止的曹劉海診治病情。陳彥打開背包,掏出裝備,戴在曹劉海身上,連上“醫生工作站”——一個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平臺的智能診療系統。不一會兒,患者的血糖、血壓、血氧等指標都清晰呈現。陳彥的
隨著天氣轉暖,衣袖漸短,不少人開始將減肥提上日程。在眾多減肥方法中,中醫藥飲憑借其“調理體質、標本兼治”的獨特優勢,成為科學減重的熱門選擇。近日,四川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吳節教授,結合春季養生特點,分享了一劑中醫藥飲輔助減肥方法。中醫理論認為,春季是疏肝理氣、祛濕健脾的黃金時期
2025年03月19日健康養生簡報,星期三!在這里,生活原來可以更健康!健康新聞1、春寒漸退清粥小菜話養生2、發展氣候康養降低健康風險(大健康觀察)3、安寧療護是醫學和人文的高度有機結合(平行病歷·聚焦醫學人文⑧)4、為腦機接口新技術前瞻性單獨立項5、“頂層設計”讓老百姓消費底氣更足6、把一刻鐘生活圈建成“幸福圈”7、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8、細菌抗腫瘤關鍵原理揭示9、兒童乙肝防治專家共識發布一年見
本報北京電(記者熊建)日前,國家醫保局發布《神經系統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其中專門為腦機接口新技術前瞻性單獨立項,設立了“侵入式腦機接口置入費”“侵入式腦機接口取出費”“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適配費”等價格項目。這意味著,一旦腦機接口技術成熟,快速進入臨床應用的收費路徑已經鋪好。腦機接口即
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以治病救人為工作內容,關注的焦點是患者身上的疾病。患者身體的痛苦可以用醫療手段來緩解,但是患者心理、社會和精神的痛苦則需要人文來撫慰。比如安寧療護,作為生命最后一程的溫暖醫學服務,其目的不是為了治愈疾病、延長患者生命長度,而是為了提高患者生命質量,達到患者和家屬身體、心理和社會等
不久前發布的《2024年度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中國報告》指出,氣候變化是中國主要健康風險之一,應對需要減緩和適應并重,亟需加大資金投入、積極推動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加強跨部門合作和強化精細健康氣象服務。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健康的基礎。生態環境改善了,不僅意味著藍天
大地回春,暖意暗涌,此時通過調配飲食,可以達到疏肝健脾和胃 ,養心補腎清肺的養生功效。今天,就給大家介紹適合這一時節的一菜、一粥、 一茶。春筍火腿湯春筍剝皮,水洗干凈切片,火腿切片。春筍焯水后放入砂鍋,放入火腿,加水,中火燒開,小火慢燉半小時,調味出鍋。筍在古代有“蔬中第一珍”的美譽。竹筍長出土面前
回應“加班文化盛行”等痛點問題、明確不得違法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鼓勵彈性錯峰休假,提出多方面舉措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醫療、養老等多方面負擔……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增量十足。在國新辦3月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六部門相關負責人從《方
當社區食堂的飯菜香與智能寄存倉的便捷性交織,當“小修小補”的匠人精神與數字治理的高效性共存,城市便不再是冰冷建筑的集合,而是承載煙火氣與現代性的生命體。不久前,天津市印發《天津市進一步提升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水平工作方案》,提出不斷擴大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覆蓋范圍,助力構建大消費工作格局。這是我
消費旺,經濟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剛剛過去的“3·15”消費者權益日,相關媒體報道了我國在消費環境建設方面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更有此前曝光的羽絨制品以“絲”代“絨”亂象,損害了消費者權益,破壞了行業生態;還有某些景區把棉花當作雪花營造“降雪”氛圍,剝
3月18日是第25個“全國愛肝日”,我國首部兒童乙肝防治專項共識——《兒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迎來發布一周年。科技日報記者從解放軍總醫院了解到,《共識》發布近一年來,1—12歲乙肝患兒門診量同比增加明顯,1—7歲免疫耐受期患兒治療率從不足40%提升至60%。解放軍總醫院第五
科技日報訊 (記者羅云鵬)3月1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該院研究員、定量合成生物學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劉陳立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肖意傳團隊,首次揭示細菌抗腫瘤關鍵原理,為利用細菌治療惡性實體腫瘤提供了全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細胞》雜志上。“了解
近期,一位知名演員因身體疑似出現肌腱鈣化導致右臂活動受限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引發熱議。“鈣化”這個原本較為專業的醫學術語,也借此走進大眾視野。其實,“鈣化”一詞是檢查報告上的“常客”,如血管鈣化、結節鈣化、肌腱鈣化、腫瘤鈣化等。身體器官組織的鈣化是如何形成的?不同部位的鈣化有何癥狀?應如何應對?記者
3月14日,記者從復旦大學獲悉,該校日前舉辦了成果發布會,其中全球首批4例“通過腦脊接口讓癱瘓者重新行走”的臨床概念驗證成功。這背后的功臣是由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員加福民團隊研發的“三合一”腦脊接口技術。該技術使嚴重脊髓損傷患者在兩周內實現自主控腿、邁步行走,為脊髓損傷治療帶來
2025年03月18日健康養生簡報,星期二!在這里,生活原來可以更健康!健康新聞1、“數字腎臟”讓疾病“清晰可見”2、AI將成為醫療資源普惠的強大推力(新媒視點)3、“AI看病”,離我們還有多遠?(“融”觀中國)4、兩個傷聽力的小動作你每天都在做5、他汀類降脂藥都必須睡前吃?6、春斷食能實現速瘦?當心反彈7、超大型社區助餐點升級養老驛站8、今年汽車以舊換新申請已達130萬份9、“奔縣游”火熱,63
提到“AI+醫療”,你能想到什么?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在門診導診、病歷輔助生成等環節廣泛應用。進入2025年,伴隨AI大模型迭代升級,醫學影像智能輔助治療、臨床專病智能輔助決策等更加復雜的場景也在走入現實。目前,AI在診療方面都有哪些“能耐”?技術的快速迭代,人類該如何找準自身定位?又該如何更好
2月13日,北京兒童醫院研發的全國首個“AI兒科醫生”正式上崗,在會診中表現出色,引發業內外關注。對我來說,做這件事的初衷很簡單,那就是“造出”更多兒科醫生,讓更多孩子“看病不出省”,讓優質兒科資源惠及更多人群。在中國,兒科醫生資源短缺的問題長期存在。國家衛生健康委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每千名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