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榮耀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廳,顧客正在體驗公司生產的智能按摩椅。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賈驥業/攝
“‘人工智能+’行動有效順應了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將促進居民消費實現從‘有沒有’向‘好不好’的深刻轉型。”
——————————
消費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力量,人工智能則是當前提振消費的重要抓手。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加快實施“人工智能+”消費提質行動,拓展服務消費新場景,培育產品消費新業態。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副主任徐彬認為,“人工智能+”將助力激發消費內生動能,為消費跑出“加速度”打下堅實基礎。
“國內居民消費正處于向發展型和品質型消費加快升級的關鍵階段。”徐彬分析說,我國人口規模已經超過14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了1.3萬美元,是全球規模最大、潛力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后,消費增長將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消費政策重點也將從刺激需求轉向調節需求和創新供給并重。
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滲透應用就是消費的“催化劑”。近年來,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新產品競相涌現,吸引了越來越多消費者。同時,智慧商圈、智慧街區、沉浸式體驗空間等智能消費基礎設施,也進一步推動服務場景創新和體驗優化。
今年夏天,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等大會大賽的舉辦,讓普通民眾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的魅力。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在今年8月還舉行了全球首個以機器人為核心主題的消費盛會——2025年“E-TOWN機器人消費節”,其間機器人相關產品及區內商圈總銷售額突破3.3億元,人工智能正在越來越多的消費場景中落地。
服務消費尤其值得關注。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消費對我國GDP增長的貢獻率達52.3%,服務消費是核心驅動力。2024年,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對消費增長貢獻率達63%。
“我國居民消費結構正處于從商品消費向服務消費轉型的關鍵階段。”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所長杜國臣提到,人工智能的智能交互、大數據處理、實時響應等特性將持續推動服務領域創新發展,衍生出一系列商業新業態,“人工智能與服務業的疊加將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創新空間”。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我國Token(即“詞元”,作為處理文本的最小數據單元,如同互聯網時代的“流量”——記者注)的消耗量,從2024年年初的日均調用1000億,已經增長到今年6月底的超30萬億,短短一年半就增長了300多倍。AI大模型實際上是通過Token來輸出“智力”。“這反映了我國‘人工智能+’應用規模的快速增長。”司曉說。
人工智能正在深入賦能家政服務、健康養老、文化娛樂等生活服務。例如,在福建福安,福建榮耀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將AI技術融入智能按摩椅的設計中,僅需花費幾十秒,智能按摩椅就能獲取使用者的體態、體型等身體數據,進行精準評估和個性化按摩。“一臺按摩椅就是一個‘個性化休養艙’。”該公司技術研發中心部長呂守熙說。
“‘人工智能+’行動有效順應了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將促進居民消費實現從‘有沒有’向‘好不好’的深刻轉型。”徐彬認為,推動“人工智能+”消費提質,有利于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拓展智能消費新方式、新場景、新業態,進一步釋放多樣化、差異化消費潛力。
聚焦深入實施“人工智能+”消費提質行動,《意見》提出要培育覆蓋更廣、內容更豐富的智能服務業態,加快發展提效型、陪伴型等智能原生應用,支持開辟智能助理等服務新入口。同時要推動智能終端“萬物智聯”,培育智能產品生態,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終端,打造一體化全場景覆蓋的智能交互環境。
在徐彬看來,《意見》為我國新型消費市場勾勒出4個發展趨勢,即從“功能體驗”向“認知情感”升級,從“千人一面”向“一人千面”升級,從“輔助工具”向“智能伙伴”升級,從“單一業態”向“跨界融合”升級。
以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下的商品生產為例,徐彬認為,工業時代的商品規模化生產只能提供有限選擇和服務,人工智能技術則推動商品從批量生產升級為量身定制。“比如,家具制造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客戶的家居環境、生活習慣和個人喜好,可提供定制化的家具設計方案。用戶只需輸入一些基本信息,就能自動生成符合其需求的獨特款式。”徐彬說。
但人工智能在促進消費潛力加速釋放的同時,也會衍生數據安全、“智能鴻溝”等問題,可能影響消費體驗和消費者信心。對此,《意見》強調,要優化人工智能相關安全評估和備案管理制度,同時要推動模型算法、數據資源、基礎設施、應用系統等安全能力建設,防范模型的黑箱、幻覺、算法歧視等帶來的風險。
記者從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接下來,有關部門將在促進智能終端普及上發力,通過創新人工智能終端消費補貼方式,促進更多好用的人工智能技術產品惠及人民群眾。在擴大優質供給方面,將加快首發經濟、數字消費、“人工智能+消費”等領域政策的出臺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