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預交金降了,醫療服務能不能跟得上?

編者按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等6部門聯合印發的通知,公立醫療機構已于6月30日起降低住院預交金額度。以城鄉居民醫保住院患者闌尾炎手術為例,假設某醫院經測算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闌尾切除術”患者過去3年平均住院費用為9000元,醫保報銷后個人平均自付3000元,則該醫院向該類患者收取的預交金不得超過3000元。

而在此之前,我國已經全面取消門診預交金。從門診預交金“退場”到住院預交金“瘦身”,從“先付費再看病”到“先看病再付費”,醫療政策的優化,無疑也將優化百姓的就醫體驗——

“將醫保患者住院預交金額度降至同病種個人自付平均水平”——這項由國家衛健委等6部門聯合推進的政策變革,絕非簡單的費用調整,而是醫療服務模式的又一次轉型——從“經濟擔保”的傳統思維,向“服務優先”的現代理念轉變。這項改革直指醫患關系一大命題:在取消傳統經濟擔保機制后,如何構建兼顧醫療機構風險防控與患者就醫便利的新型醫療服務體系?

過去,高額預交金是“門檻”,攔住的不只是資金,更是患者對就醫的信心。有多少人因擔心押金不夠,不敢住院?又有多少家庭為湊押金,四處拆借?降低預交金,就是把“就醫壓力”這個包袱,從個體肩上卸下來,放到制度優化的“工具箱”里拆解。

各地試點已展現出創新路徑:通過建立醫療信用評價體系替代現金擔保、引入多元化風險分擔機制、打造智能化醫療服務流程,一個更具溫度、更有效率的醫療服務生態正在成型。但也要認識到,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要確保這項惠及全民的政策真正落地見效,仍需突破以下障礙:差異化預交金標準的科學制定,急危重癥救治中醫療機構責任邊界的法律界定,跨機構醫療信息系統的深度融合,等等。

預交金標準如何避免“一刀切”

預交金和掛號費不是一回事。預交金指的是患者在門診或者辦理住院之前,需要預先支付的一筆押金,以作為后續治療費用的保障。20世紀80年代,為了減少患者排隊次數、縮短繳費等候時間,醫療機構相繼設立了住院預交金和門診預交金。

近年來,隨著我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逐步健全,信息技術推動自助繳費等手段普遍應用,預交金的作用逐步減弱。于是,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引導各地逐步降低預交金收取額度,以進一步減輕患者就醫壓力。

比如:重慶市2024年首創“病種分級預交”制度,將3800個病種劃分為四檔,白內障等日間手術預交金降至500元以下,而復雜心臟手術則維持合理標準;北京協和醫院推出慢病患者“階梯式繳費”,首次住院僅需預交30%,后續根據實際費用動態調整;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實行“兒童友好”政策,14歲以下患兒預交金較成人降低40%。這些探索證明,精準施策能在減輕患者負擔與保障醫院運營間找到最優解。

然而,“一刀切”現象仍未根除。云南省醫保局2023年抽查發現,75%的二級醫院對疝氣修補術等小手術收取5000元預交金,遠超實際費用;河南省某市調研顯示,73%的醫院對日間手術采用5000~10000元預交金,理由僅為“簡化流程”。另外,粗放管理也導致多重矛盾。如老年慢病患者因頻繁住院承受沉重資金壓力,兒童家庭因預交金不足延誤治療;有些醫院科室間預交金標準也缺乏科學依據,有的科室偏高、有的科室偏低。

構建以患者為中心的分層管理體系,推動預交金政策從“管理導向”轉向“服務導向”,需從以下維度突破:

一是三維分類體系,建立“病種復雜度+人群特征+支付能力”動態評估模型,結合醫保類型與信用記錄靈活調整;二是智能動態管理,運用大數據預測患者實際費用,實現預交金實時調整、多退少補,避免資金沉淀;三是多元化支付方式,提供信用支付、分期付款、親友代付等選項,對異地就醫患者試點“醫保預授信”,真正實現“因病施策、一人一策”。

“精準收費”與“診療保障”如何平衡

預交金與醫保報銷深度綁定,意味著醫保部門要更及時、更精準地反饋報銷數據,醫院要更動態地調整預交金額度。比如患者住院期間,醫保報銷進度能實時更新,預交金也能相應調整,避免“多交不退、少交補交”的尷尬。這種協同,會讓醫保基金的使用更高效,也讓患者切實感受到醫保“保駕護航”的力度。

當然,變革路上也有挑戰。比如醫院如何平衡“精準收費”與“診療保障”?畢竟,醫療費用存在不確定性,若預交金收少了,治療中出現超支,會不會影響救治?這考驗醫院的費用預警機制和應急處理能力。江蘇南京自2024年推行“急診綠色通道”以來,累計為4.2萬名急危重癥患者提供零預交金救治,平均搶救時間縮短38分鐘;廣東深圳實施“先救治后付費”機制后,2024年前三季度急診科危重患者死亡率顯著下降。這些實踐不僅驗證了應急保障機制的生命救援效能,更彰顯了醫療體系的人文關懷。

然而,應急救治仍面臨制度性困境。某醫院數據顯示,2024年因交通事故、工傷等緊急救治產生的欠費高達800萬元,追償難度極大。問題的核心在于應急救治的權責邊界模糊:醫療機構承擔救死扶傷的社會責任,而缺乏制度性保障;患者享有緊急救治權利,但費用承擔機制尚不健全。特別是流動人口及突發意外傷患等群體,救治費用往往無人“兜底”。此外,部分醫院因擔憂欠費風險,在急診預檢分診時過度謹慎,可能延誤黃金救治時間。更深層的問題是現行政策對“急危重癥”缺乏清晰界定,導致執行標準參差不齊。

構建全鏈條應急救治保障體系,將“生命至上”理念轉化為制度實踐,需考慮以下幾方面保障機制:

一是分級分類標準,制定科學、可操作的應急救治分級標準,明確不同級別救治的預交金政策;二是多元化資金保障,整合省級應急醫療基金、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工傷保險及社會慈善資源,形成“財政托底+保險補充+社會共擔”的資金池;三是健全風險共擔機制,對醫療機構因搶救產生的合理欠費給予財政補償,同時建立高效追償通道,明確惡意逃費的法律責任,平衡醫療公益性與運營可持續性。

醫院管理如何更高效、更智能

長遠看,降低住院預交金對醫院而言也是一次自我革新。醫院要重新梳理收費邏輯,建立更精細的費用預測模型。過去,預交金收多收少,可能憑經驗;未來,得靠數據說話。這倒逼醫院提升信息化水平,打通醫保數據、診療數據、費用數據的“信息孤島”,讓每一筆預交金的計算都有跡可循。

這些改變也會推動醫療管理向精準化、智能化升級,讓醫院運營更透明、更高效,為醫療改革埋下“數據驅動”的種子。一些醫院已率先“出招”,如上海瑞金醫院2024年上線“智慧住院”系統后,患者入院時間從2小時壓縮至30分鐘;四川華西醫院通過“每日費用清單推送”,使投訴率下降35%。這些實踐證明,技術賦能不僅能優化全流程體驗,更能降低經濟負擔。但也要看到,全國超60%的二級醫院信息系統無法支持實時結算;跨省就醫患者報銷周期平均長達45天,信息壁壘亟待打破……

構建高效、透明的就醫“快車道”,核心在于實現全流程數字化重構。當前,醫院信息化水平不均、醫保與HIS系統標準不一,導致“數據多跑路、患者少跑腿”難以落地。筆者建議朝以下方向發力:一是統一標準,制定全國醫院信息系統接口規范,實現省內醫保與二級以上醫院HIS系統無縫對接;二是智慧升級,推廣“床旁結算”“移動查房”等技術,讓患者“少下床、少排隊”;三是評價驅動,將就醫便利度納入醫院績效考核,建立患者實時反饋機制,以評促改。

降低住院預交金,不是終點,而是醫療支付體系優化的新起點。從門診預交金全面取消,到住院預交金降低,醫療支付的“減負”拼圖愈發完整。這也讓我們看到,醫療改革不再是宏大敘事,而是落在每個患者就醫瞬間的“小確幸”。這背后,是國家醫療保障體系從“有保障”到“更優質保障”的進階,是技術賦能醫療服務的生動實踐,更是民生溫度的具象體現。

(作者:王劉安,系中國科技情報學會健康信息學專委會委員、北京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

上一篇:2025年08月23日每日養生小知識健康簡報,星期六!健康是一種生活態度!
下一篇:

易網健康養生網,致力于都市養生知識的普及,推進養生理念的更新。易網養生網提供專業、完善的養生信息服務,涵蓋中醫養生、食療養生、養生保健、心理養生、養生小常識、女人養生、房事養生、經絡養生,愛眼護眼、養生小知識和順時養生等。作為養生第一門戶,秉承傳播科學養生方法和理念將養生貫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讓養生大眾化,全民化,科學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關推薦

云南昆明多舉措優化就醫流程

1323

  本報昆明8月19日電 (記者李茂穎)今年以來,云南昆明綜合運用大數據監測、人工智能等技術,探索個性化服務,持續優化全市醫院就醫流程。記者從云南省昆明市衛生健康委了解到,一方面,昆明市在市屬醫院創新性開通周末、節假日和夜間等時段的“彈性門診”服務;另一方面,開展“首診惠民行”試點,患者從進入醫

停車改革一小步,就醫體驗一大步(民生改善在身邊)

1836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東湖院區北門口,送父親做透析的李偉搖下車窗,準備加入熟悉的“長龍”。可眼前景象讓他一愣:曾經堵到百米外的車流不見了。“車上有行動不便的患者嗎?”保安每輛車挨個確認,引導需要入院的車輛,“直行右轉,到地下停車場!”順著指引,李偉開車進入了院區,將車停穩后,他看了一眼表——從排

我國加快構建高質量兒童醫療服務體系

1267

記者7月18日從國家衛生健康委了解到,我國加快構建高質量兒童醫療服務體系,持續擴大兒科醫療服務供給。目前,全國近8000家綜合醫院、98%的縣醫院能夠提供兒科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兒科服務的比例達到80%以上,方便患兒就近就便就醫。全國已有超過300家兒童醫院及有兒科的綜合醫院牽頭組建了醫聯體,

暖心!“小哥專用卡”能歇腳、可就醫

1467

騎電動車送餐途中,不小心摔倒、擦傷手臂,到附近醫院“遵小哥”專屬窗口出示“遵小哥”暖心卡,不用掛號,消毒、包扎都免費——不一會兒,河北唐山遵化市外賣騎手王碩又投入緊張的工作。這張標注著姓名、電話等信息的“遵小哥”暖心卡,是遵化市委“兩新”工委專門給全市外賣騎手印發的。憑借這張“小哥專用卡”,不僅個別

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惠及參保群眾超七千萬人次

1348

本報北京6月8日電 (記者孫秀艷)記者從國家醫保局獲悉:2025年一季度,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運行基本平穩,惠及參保群眾7075.26萬人次,為群眾減少墊付469.92億元,較2024年同期分別增長37.97%、11.44%。截至一季度末,全國跨省聯網定點醫藥機構65.16萬家,較2024年底

“1米高度”視角改進兒童就醫服務

1057

“醫療機構引入‘1米高度看醫院’的兒童視角,從建筑空間、視覺色彩、設施設備、便利化服務等方面加強門診、病房的適兒化改造。”在國家衛生健康委5月30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司長沈海屏介紹,到2025年年底將推動2000家醫療機構達到兒童友好醫院的建設要求。數據顯示,我國兒童健康水平近

把好群眾看病就醫“價格關”(無影燈)

1601

  出院結算,長長的收費明細單里,有不少看不懂的花費;在A省做了個核磁,收費450元,到了B省,可能就變成了500多元,而且還可能有不同價格的材料費。這樣的情況并不鮮見,也給群眾帶來了很多困惑和不便。隨著近期心血管系統類、神經系統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發布,截至目前,國家醫保局已印發相

網約護士,居家就醫新趨勢

296

自國家衛健委2019年啟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以來,一種新型護理方式——“網約護士”在各地悄然興起。憑借便捷性和專業性,“網約護士”受到患者和家屬的歡迎,成為解決家庭護理難題的有效途徑。不過,推廣中也面臨一些問題。目前,“網約護士”發展狀況如何?能否成為居家就醫新趨勢?保障服務效率質量本報記

 這18種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養生

這18種病根本不用治

169

現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識也強,稍微有一點不舒服,就喜歡去醫院做個檢查, 然后開一些藥。但是,有很多病聽起來很嚇人,其實都是不用治療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錢!飯后燒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養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襲來,不少人感覺身體干燥。那么怎么對付秋燥?12樣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凈,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腎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國人夸其“植物偉哥”
日常養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國人夸其“植物偉哥”

274

秋葵,在我國江西省的萍鄉以及南方地區有種植,是錦葵科秋葵屬植物,脆嫩多汁,滑潤不膩,香味獨特,被譽為人類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調經等功效,主治咽喉腫痛,小便

每天只要堅持5分鐘,勝過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堅持5分鐘,勝過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練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運動,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種新的運動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撐(plank)。供圖/視覺中國平板支撐,這就是現在大多數健身房都流行無器械運動。因為它可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免费视频黄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美女和男生一起差差差| 国产剧情中文字幕| 欧美大黑bbb|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JAPANESE在线播放国产| 性盈盈影院免费视频观看在线一区|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五月天婷婷亚洲| 欧美人和黑人牲交网站上线 | 91秦先生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91| 2021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nanana最新在线视频免费观看网| 性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不卡流畅|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日韩不卡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么公的又大又深又硬想要小雪| 欧美aaaaaaaaa| 亚洲二区在线视频| 欧美性大战XXXXX久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主播|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 一区二区视频网| 岛国AAAA级午夜福利片| 七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中国熟妇VIDEOSEXFREEXXXX片| 手机看片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日日橹狠狠爱欧美超碰| 久久aa毛片免费播放嗯啊| 日日夜夜天天干干|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不卡| 日本免费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