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二次感染病例產生什么疫防啟發
中國香港日前報告了全球首個新冠病毒重復感染病例,一名3月底確診感染新冠的33歲男子經治療后康復出院,8月前往歐洲旅游返港后再次確診。康復后重復感染是否意味著即使新冠疫苗正式投入使用也無法真正戰勝疫情?該病例為新冠疫情防控帶來哪些啟示?專家們認為,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案例并不是常規事件,沒必要過度擔憂,
中國香港日前報告了全球首個新冠病毒重復感染病例,一名3月底確診感染新冠的33歲男子經治療后康復出院,8月前往歐洲旅游返港后再次確診。康復后重復感染是否意味著即使新冠疫苗正式投入使用也無法真正戰勝疫情?該病例為新冠疫情防控帶來哪些啟示?專家們認為,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案例并不是常規事件,沒必要過度擔憂,
中新網北京8月26日電(記者 李亞南)2020《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藍皮書》患者生存現狀與需求調研部分(以下簡稱“調研報告”)解讀會26日在線舉行。調研報告顯示,超五成患者認為自己當前處于重癥狀態。專家指出,受調患者對減少疾病復發率的需求極為迫切,提升創新藥可及性刻不容緩。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張瑩)中國香港日前報告了全球首個新冠病毒重復感染病例,一名3月底確診感染新冠的33歲男子經治療后康復出院,8月前往歐洲旅游返港后再次確診。康復后重復感染是否意味著即使新冠疫苗正式投入使用也無法真正戰勝疫情?該病例為新冠疫情防控帶來哪些啟示?專家們認為,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案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26日電(記者 張尼)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19年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結核病仍是全球前10位死因之一,同時自2007年以來一直位居單一傳染性疾病死因之首。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如何防控這一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傳染病,成為業內專家關注的問題。資料圖: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羅郊區的
每天出門必需品是什么?不是手機,是口罩!哪天沒戴口罩出門,感覺自己在“裸奔”。自疫情發生以來,大家都養成了自覺戴口罩的習慣。復工復產后,不少上班族一天超過10個小時都需要佩戴口罩。戴口罩帶來防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煩惱”,比如時間戴久了,竟然悶出了痘痘。戴口罩為什么會長痘痘?如何避免悶出痘痘?如果
中新網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 李亞南)近年來,慢性腎臟病發病率上升,由于起病隱匿,知曉率低,大部分患者往往在后期才確診。慢性腎臟病全程管理中心(CKDMC)項目近日在山西省人民醫院落地。專家指出,希望通過構建慢性腎臟病全程管理中心,對高危人群進行早期整體篩查,規范診療路徑有效管理患者,實現早篩早診
最近,張先生總感覺上腹部脹痛、噯氣,在家人催促下,來到消化科就診,醫生建議做個胃鏡檢查。面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老張心頭一緊:好好的胃怎么就萎縮了?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類型。“萎縮”并不是胃整個變小了,而是胃的黏膜層“變薄”了。胃黏膜不但保護著胃組織不被各類危險因素侵害,還可以分泌消
痤瘡是青春期常見病,易復發或加重,影響容顏,令人煩惱。其發生與雄激素、皮脂腺和毛囊感染有密切關系。中醫認為,痤瘡是脾經熱盛、脾胃濕熱,或平時嗜食辛辣肥甘,導致血熱毒盛、濕瘀郁結于顏面而成的。現推薦一個安全有效的清洗方:取生姜50克,切片,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左右,水溫適宜時,用清潔紗布蘸洗面部,每
同樣嗅覺失靈 新冠感染與普通感冒大有不同新華社倫敦8月19日電(記者張家偉)新冠病毒感染者常出現嗅覺失靈。歐洲研究人員最新發現,這種嗅覺失靈和普通感冒引起的嗅覺失靈存在很大差別,相關發現可能有助找到更快捷的新冠感染篩查方法。英國東英吉利大學19日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與歐洲多所高校的同行共同分析了
小伙打哈欠竟“氣炸肺” 醫生提醒:“竹竿男”要特別警惕氣胸醫學指導/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李曉巖副主任醫師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袁友芬相信街坊們平時一生氣,總愛用一句口頭禪,“氣得我肺都炸了”!這個比喻夸張嗎?肺真的會爆掉嗎?還真別不信!近日,23歲的瘦高個小李就因為一個
日前,有媒體報道,馬來西亞衛生部官員聲稱新冠病毒D614G變異毒株的傳播速度可能比一般毒株快10倍。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紛紛評論區表示擔心,還有人留言支招:“傳播快10倍……給孩子打這個疫苗別晚于10月……”傳播快10倍的說法靠譜嗎?D614G變異究竟會不會使得已經研發的疫苗失效?科技日報記者連線多
中新網上海8月18日電 (陳靜 孫國根 華忠弋)記者18日獲悉,一種可治愈頑固性頸肩痛等疾病的中醫新發明——扁弧刃針,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正式獲得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其發明人是出身中醫世家,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年輕女醫師肖丹。肖丹18日對記者透露,她已開啟萬人診療計劃,擴大研究領域,將自己目前研
上海醫生、歌唱家共同演繹原創紀實MV《光》 公益創作致敬醫護 弘揚抗疫精神中新網上海8月18日電 (陳靜 陳勤奮)為了迎接第三個中國醫師節,一首由醫生作詞作曲,女高音歌唱家與醫生共同演繹的原創紀實MV《光》18日正式在線發布。這部作品匯聚了社會各界力量,融合了歌曲藝術、紀錄片采訪、科普劇情等多
新華社悉尼8月18日電(記者陳宇)澳大利亞伯格霍弗醫學研究所開發出一種新的細胞免疫療法,在臨床試驗中延長了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平均存活期。相關論文已發表在新一期美國《臨床檢查雜志》上。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是大腦中樞神經系統中一種常見的、惡性極高的腫瘤,治療后易復發,患者確診后平均存活期僅為14至1
中新網孝感8月17日電(記者 閆曉虹)記者17日獲悉,為進一步加快疫后重生,“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公益行2020湖北站”公益項目在湖北孝感正式啟動,將為患者提供稀缺的角膜供體材料,同時還將提供救助費用援助。該項目是后疫情時代,首次針對湖北地區角膜病致盲患者進行的公益救助項目。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
頭暈是生活中常見的癥狀,有些只是一時不適,有些則是疾病隱患。哪些需要抓緊就醫,哪些可以自行緩解,很多人都不清楚,尤其是上了年紀的患者,甚至會因頭暈導致跌倒,引起更嚴重的后果。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馬鑫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根據發病表現,頭暈一般分為三種類型,每種類型都有不同的致病原因。第一
當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雖然大家的生活工作秩序正在恢復,但和原來相比,仍存在一些差異和不便,比如出門要戴口罩、要與人保持距離、不能肆意呼朋喚友等。很多人不由地抱怨:什么時候才到頭啊……如何適應常態化?常態化,它意味著疫情防控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以前,大家總抱著當年非典的那樣一個感覺,認為夏天到了
跌倒只是一瞬間的事,卻會給人帶來持久的負面影響,特別是老年人。這一結論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科學家通過研究得出。新研究中,工作人員對昆士蘭州1年內的摔傷患者進行了跟蹤研究。他們發現,半數摔傷者在事故發生后,所承受的不僅僅是骨折帶來的健康問題,還有心理打擊,如出現睡眠障礙、焦慮、抑郁和肢體疼痛等身心癥狀
湖北省荊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12日通報了該市一名新冠肺炎出院病例復陽的情況,目前當地已跟進相應防控措施。據通報,8月9日,荊州市開發區聯合街道一名68歲女退休職工因病住院時,經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為陽性,該女性為2月8日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數月后再次復陽,非新發病例。目前該患者再次隔離治療,所有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共同開展京津冀魯地區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工作,近日,四省市衛生健康部門聯合公布:2019至2020年度京津冀魯地區臨床檢驗結果互認項目在原有36個的基礎上新增7個,達到43個;542家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實現互認,比上一年度增加百余家。臨床檢驗結果互認不僅
天津讀者劉女士問:我媽媽今年70歲,最近總是頭暈,看東西模糊,說話也太不清楚、流口水,醫生建議先做下腦血管超聲。這是一種什么檢查?做之前該注意什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神經介入科主任醫師楊新健、主治醫師何曉芬解答:根據劉女士對患者癥狀的描述,初步可診斷為缺血性腦血管病,一般需要先進行頭部CT
本報訊(記者 蔣若靜)8月6日,北京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確診病例中最后一名患者治愈出院。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北京市衛健委了解到,6月11日0時至8月6日24時,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累計報告確診病例335例,經地壇醫院和有關方面專業力量精心療護,通力合作,已全部出院清零。據介紹,新發地聚集性疫情335例確診病
人民網北京8月7日電 6月11日0時至8月6日24時,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累計報告確診病例335例,經地壇醫院和有關方面專業力量精心療護,通力合作,已全部出院清零。在為期一個多月的救護過程中,醫患雙方密切協同,醫務人員悉心療護,患者積極配合,醫患關系健康和諧,取得了積極良好的治療效果。
廣州連日發布橙色高溫預警,進入“燒烤模式”的天氣讓不少人紛紛喊“熱到變形”。在持續火熱的天氣里,有不少市民都會選擇去果園、樹林、河邊等戶外避暑勝地去玩耍納涼,誰知道回來卻發現被蚊蟲叮咬,身上長出紅風團還奇癢無比。近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以下稱“廣醫五院”)皮膚科門診,就有不少因瘙癢不堪而前來
國家醫保局日前正式公布《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簡稱《辦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辦法》明確了保健藥品、預防性疫苗和避孕藥品等藥品,以及其他不符合基本醫療保險用藥規定的藥品不得納入《藥品目錄》。國務院醫療保障行政部門建立完善動態調整機制,原則上每年調整一次。由于涉及患者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