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發揚抗疫精神實質發展趨勢衛生健康工作
科技日報訊 (記者江耘)“2月1日夜里抵達武漢,次日有了建‘方艙’的想法,3日早上向省里提出后,中央指導組馬上拍板決定,當天中午去看場地,晚上開始建設。”“我們剛到武漢,正碰上連續的陰雨天,城市氛圍很悲涼。不少醫務人員也被感染,但依舊前仆后繼。”……10月20日,在杭州舉行的全國政協重大專項工作委員
科技日報訊 (記者江耘)“2月1日夜里抵達武漢,次日有了建‘方艙’的想法,3日早上向省里提出后,中央指導組馬上拍板決定,當天中午去看場地,晚上開始建設。”“我們剛到武漢,正碰上連續的陰雨天,城市氛圍很悲涼。不少醫務人員也被感染,但依舊前仆后繼。”……10月20日,在杭州舉行的全國政協重大專項工作委員
昨天下午,北京市第170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會上通報,本市19日新增報告1例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疾控機構已及時追蹤同航班的密切接觸者29人,均已落實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措施,目前沒有身體異常報告。針對院感防控問題,自昨天起,全市1.1萬所醫療機構開展內部全面自檢,包括嚴查定點醫院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題:秋冬季疫情風險是否加大?個人如何做好防護?——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解讀青島疫情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陳聰10月14日,市民在青島市市北區河西街道一檢測點排隊等候進行核酸檢測采樣。 當日,青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在新聞發布會上通報,截至10月14日18時,青島全員核酸檢測已采樣8
烏克蘭前總理、烏克蘭祖國黨主席尤利婭·季莫申科日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冠疫情在中國發現后,在人民生命遭遇威脅的緊急關頭,中國顯示出強大的行動力、決策力和執行力。武漢的抗疫壯舉充分展示了中國強大的醫療保障能力、卓越的領導能力和以人為本的精神,武漢和中國取得抗疫勝利是必然結果。季莫申科感謝中
2017年8月15日的《新聞聯播》播報了一條消息:《柳葉刀》把我國醫療質量和可及性進行了全球排名。它讓大多數國人第一次以國際的眼光審視自己接受的醫療服務。這篇權威的全局性報告表明,我國醫療質量從1990年的110位提高到2015年的60位,進步幅度為全球第三。進步沒有在此停滯,一年后,中國再進12位
截至目前,青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共發現12例本地確診病例,原6例無癥狀感染者已于10月13日轉歸為確診病例。12例確診病例中,1例由普通型轉為危重型,重型3例、普通型6例、輕型2例。在10月14日上午召開的青島市疫情防控情況新聞發布會上,青島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陳萬勝介紹,本次疫情發生后,為更好地救治患
中新網上海10月14日電 (記者 陳靜)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尋求更前沿、更優質疑難病癥診療方案的需求日益增加。今年,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阻擋了人們跨國求醫的腳步,但進展的病情卻不等人。記者14日獲悉,疫情暴發以來,不出國門、遠程“問診”海外知名專家的方式備受青睞。中國和歐洲的神經外科專家通過互聯網
《紐約時報》10日刊文稱,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以下簡稱CDC)本周發布警告,美國是世界上肥胖率和超重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由于體重問題,大量人群罹患新冠肺炎重癥的幾率增加。據最新預測,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其近四分之三的患者或面臨更高的重癥風險。CDC醫療官員布魯克·貝萊博士說:“確保公眾意識到這一潛在
中新網10月13日電 10月10日,由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辦,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好大夫在線等14家單位共同承辦的數字生態指數(2020)發布會在京召開。會上發布了數字生態指數2020,客觀全面地評估了我國各地數字生態現狀,為打造理想的數字生態提供了科學評估
最近,李女士感覺很不好,走路一多腳就疼痛。她以為是走路太多了并沒有太在意,只是增加了泡腳的次數。一開始泡腳后疼痛有所緩解,但是漸漸的,泡腳也沒用了,即使走路不多,右足跟也疼痛不已。尤其是剛一站起來的時候,疼得無法行走。李女士懷疑自己是足底長了骨刺,于是來到北京同仁醫院足踝外科中心就診。不過,醫生最終
江蘇淮安一名22歲男子因身高不足1.8米感到自卑,在國外做了斷骨增高手術后,導致雙腿嚴重感染無法行走,或面臨終身殘疾,目前正在淮安接受治療。據悉,“斷骨增高手術”在網上十分火爆,尤其受到青少年的追捧。(10月12日《中國青年報》)“增高手術”的正規名稱是“肢體延長術”,這是一種特殊的矯正手術。有些患
視物模糊、看東西重影……出現這些視力問題時,人們會首先想到眼睛出問題了。其實,當腦卒中(俗稱中風)來襲時,也會出現視力下降等表現。腦卒中指突發且進展迅速的腦缺血性或腦出血性疾病,患者梗死或出血部位及嚴重程度不同,病情的發展也不同。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病前,可能會出現短暫性肢體無力,或在沒有癥狀的前提下
秋冬季是流感、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低溫環境利于新冠病毒傳播,積極接種流感疫苗有助于防范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疊加流行的風險。新冠肺炎早期癥狀和流感有一定的相似性,積極接種流感疫苗,有效控制流感流行,可以減少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出現,有助于更精準識別新冠肺炎患者,減輕新冠病毒核
中新社上海10月6日電 (記者 陳靜)一陣秋風一陣涼,又到了人們吃膏方進補的時節。如今,膏方并非老年人專屬,中青年群體的膏方需求也越來越大。6日上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2020膏方季開幕,同時迎來首個預約高峰,個別熱門膏方門診專家號甚至一經放出便被預約完。醫院方面告訴記者,從當天預約者年齡情
主講人:廣東省中醫院風濕免疫科教授 黃閏月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雖然治療方法很多,但仍屬于難治性疾病。不少患者過于依賴某種藥物或某種治療方法,常常休息過多,忽視了關節功能鍛煉,反而加重了關節僵硬和畸形,喪失了生活自理或勞動能力。為了維持和改善關節功能,類風濕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必要
受訪專家:浙江省人民醫院牙科副主任 高金星拔牙是口腔頜面外科的常見手術,但仍有不少人會對此感到緊張。浙江省人民醫院牙科副主任高金星表示,如果不注意選擇拔牙時間或拔牙后護理不當,可能影響拔牙效果。尤其是女性,要避開以下4個時間點。經期。經期女性體內激素水平發生變化,凝血狀態與平時有所不同,此時拔牙
白露至,秋意濃??捎幸徊糠秩藚s跟秋天“過不去”,他們剛入秋就開始打噴嚏、流鼻涕,有時還伴有眼睛癢等不適反應。對于這些癥狀,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劉靜醫生提醒:也許這不是感冒,而是過敏了!過敏癥易和感冒混淆據了解,全球范圍內,約有2.5億人有食物過敏癥,有3億人患有哮喘,4億人有鼻炎,總人
中新社蘭州9月28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甘肅省武威腫瘤醫院院長葉延程28日接受中新社記者獨家專訪時披露,中國首臺自主知識產權碳離子治療系統自今年3月26日在該院投入臨床應用至今,已收治106例患者,其中90例完成臨床治療,16例正在治療中。在完成三個月隨訪的病人中,10%患者腫瘤完全消失,50%患
中新網北京9月28日電 (記者 李亞南)“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和診療技術的進步,近年來風濕病患者就診率越來越高,雖然‘少藥’的局面有所改進,但‘缺醫’的問題仍是風濕界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眹移つw與免疫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近日在第十屆CSTAR/CRDC論
9月16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就當下人們關心的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問題給出建議。三期臨床研究意義重大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都期盼今年底有新冠疫苗上市。張文宏說,人們希望通過疫苗獲得全球性的群體免疫力,進而實現世界的互通。而且,隨著疫苗的上市,很多問題有可能會逐步得到解決,例如,新
心梗是因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導致的心肌壞死,心梗后再發風險高。而管理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對預防再次心梗至關重要。為幫助心梗患者預防再發心梗,2020年9月22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國記協辦公室聯合發起并指導的“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項目,組織各界專家多次共
中新網北京9月24日電 心梗是因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導致的心肌壞死,心梗后再發風險高。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主任委員、原衛生部疾控局副局長孔靈芝表示,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管理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預防再次心梗至關重要。近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國
中新網9月22日電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2日在官網發布《2020年國慶中秋假期旅行衛生重點提示》,指出當前仍處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國際通用名“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時期,盡量避免非必要的跨境旅游,可正常安排國內旅行,旅行期間要服從旅行目的地新冠防控工作的有關要求。中
張笑總會隨身帶著一個小藥瓶,空的。這是她2016年從臺灣帶回來的,里面裝著治病的特效藥。因為患有黏多糖貯積癥I型這種罕見病,27歲的張笑仍然保持著童年的身高,一度無法自己完成洗頭、穿襪子等動作,走路也得小心翼翼。這是一種溶酶體累積病,目前無法徹底根治,最有希望的療法是特異性酶替代治療和基因治療。今年
醫用一次性耗材不能重復使用,否則極易造成交叉感染或二次感染,甚至造成不可預知的嚴重后果。然而,在利益驅使下,有些人卻鋌而走險,不顧病患身體健康,將一次性醫療耗材重復使用。近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一起涉及重復使用一次性手術專用耗材的案件進行了二審宣判,兩名醫生因犯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分別被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