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急救中心工作人員在向市民普及急救知識。120急救中心供圖
出診急救車均配備擔架員并免費搬抬,并計劃向人群聚集場所配備急救設備
新京報訊(記者戴軒)昨天上午,幾十名市民走進北京急救中心,參加北京市衛計委政務開放日活動。記者從現場了解到,目前,北京120已為每輛出診急救車配備擔架員,并提供免費搬抬服務。
此外,今后急救中心資源將向城市副中心增派,未來副中心急救站點將增加至14個,每個站點配1輛急救車。
120優先急危重癥每車配擔架員
昨天上午,北京市衛計委舉行政務開放日活動,市人大代表、市民代表等30人體驗團參觀了北京急救中心。
2015年“南航急救門”事件,2016年通州市民突發腦梗事件,引發人們對急救系統功能劃分、擔架搬抬服務等問題的關注。針對院前急救引發的種種問題,今年三月,北京正式實施《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院前急救服務迎來一系列變化。
昨天的開放日現場,一位女性市民提問,自己曾因轉院需要撥打了120,但120最終并未派出急救車。對此,工作人員答復說,院前急救中,120主要負責搶救急、危、重患者。
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張文中介紹,120有限的急救資源會優先滿足急、危、重患者的需求,當有閑置資源時,可為非急、危、重患者出車,如遇資源緊張,市民可選擇其他方式。
在擔架搬抬服務方面,張文中稱,120會為所有出診的急救車配備擔架員,根據具體情況設置1-2名,“有些老樓沒有電梯,需要多一點人手,有的有電梯,可能一名就夠了”,因《條例》未提出計價,擔架搬抬服務目前并不收費。
急救資源將向副中心增派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隨著通州城市副中心的建設推進,北京急救中心的急救資源也將向副中心增派。目前,通州急救分中心共有5個站點、8輛急救車,將來急救中心將直管通州分中心,急救站點增加至14個,每個站點配1輛急救車。
“布局會更加合理,重點集中在副中心行政區和人流集中區,比如潞城、新華醫院、東直門醫院、北京胸科醫院等等,目前部分站點已經開始裝修。”張文中說,明年還將繼續增派急救資源。
據介紹,截至目前,120網絡共有1個中心、20個分中心、180個急救站,現有120院前急救一線人員2069人,其中醫生600人、護士515人、擔架員392人,救護車547輛。
■ 亮點
公共場所將設除顫器等急救設備
昨日,急救中心工作人員向市民展示了一臺橘色的機器,機器上部存放有一臺心臟除顫器,下部放有止血包等救助工具。市民只需要刷身份證,在微信上實名注冊即能取出使用。
記者取出藍色的心臟除顫器,發現機身上有兩個按鈕,幾根電線連接著兩頁貼片,上面畫著提示,一張應該貼在患者右胸上方鎖骨下方,一張應貼在左胸下方。
北京天壇醫院急診科主任郭偉告訴記者,使用時先將患者衣服除下,擦干汗水,貼上貼片后按下除顫器機身上方的按鈕,機器會自動判斷是否需要除顫并給出提示。除顫時施救者應該稍微遠離患者,然后按照指示啟動除顫,之后酌情繼續進行心臟復蘇或人工呼吸。
去年六月,34歲的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暈倒在呼家樓地鐵站臺,經搶救無效去世。事件發生后,引發公眾對公共場所心臟除顫器等急救設備設置的熱議。
張文中透露,目前,北京正計劃向人群聚集場所配備急救設備,如在飛機場、火車站、高鐵站、學校等區域投放。這些急救儲存機器將與120調度系統相連,一旦被啟用,120便能收到信號,方便進行后續定位。今年,這些急救設備的布局規劃就能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