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在每年公歷9月7-9日交節。它就像大自然的信使,悄然帶來了季節的變化,讓人們感受到秋季的獨特韻味。白露節氣有什么特點,又有哪些有趣的風俗呢?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

白露節氣的特點
1、氣溫變化
白露時節,夏季風逐漸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暖空氣逐漸退避三舍。冷空氣分批南下,往往帶來一定范圍的降溫幅度。人們常用“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來形容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此時,白天的溫度雖然仍可達三十多度,但夜晚會降到二十多度,晝夜溫差可達十多度。
2、水汽凝結
白露前后,空氣中的水汽在夜晚遇冷后,會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成水珠。清晨時分,我們可以看到樹葉、草叢上掛滿了晶瑩剔透的露珠,這也是“白露”名稱的由來。這種水汽凝結的現象,反映出此時天氣已經轉涼,空氣中的水汽含量相對減少。
3、物候變化
白露時節,大自然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農作物逐漸成熟,田野里一片金黃,高粱紅了,棉花白了,稻谷也沉甸甸地彎下了腰。同時,候鳥開始向南遷徙,準備度過寒冷的冬天。此外,一些植物的葉子開始變黃、飄落,呈現出秋季特有的景象。
白露節氣的風俗
1、祭祀大禹
白露時節是太湖人祭祀大禹的日子。相傳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成功治理了水患。太湖畔的漁民在白露時節舉行祭禹王的香會,表達對大禹的感恩和敬仰之情。在祭祀活動中,人們會準備豐盛的祭品,包括整豬、整羊、美酒等,還會表演各種傳統的文藝節目,如戲曲、舞蹈等,場面十分熱鬧。

2、喝白露茶
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的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中含有豐富的茶多酚、氨基酸等營養成分,具有提神醒腦、幫助消化等功效。
3、吃龍眼
福州有個傳統習俗叫“白露必吃龍眼”。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大顆,核小味甜口感好。當地人認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補,有吃了就是補的說法,所以福州人也延續了這一傳統習俗。
4、收清露
我國民間在白露節氣有“收清露”的習俗,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饑。”“百草頭上秋露,未唏時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饑,肌肉悅澤。”因此,收清露成為白露最特別的一種“儀式”。雖然這些功效在現代科學看來缺乏依據,但收清露的習俗卻體現了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和對健康的追求。
白露節氣,不僅是自然變化的一個重要節點,更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它的特點和風俗,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的觀察和適應,也傳承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在這個節氣里,讓我們感受大自然的變化,品味傳統文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