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不少學生希望通過兼職豐富經歷、賺取零花錢,而此時也是不法分子實施詐騙的高發期,有的不法分子針對學生暑期兼職刷單,設計層層詐騙陷阱。7月19日,公安部網安局提示廣大學生及家長要提高警惕,謹防被騙。
大量案例表明,針對學生暑期兼職的陷阱五花八門,除了打著兼職招聘的噱頭,以刷單等名義對學生實施詐騙,還有一類情況比較常見:一些學生尋求兼職時被詐騙分子利用,充當詐騙工具。在此類“兼職陷阱”中,騙子通常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臺發布兼職信息,或潛伏在各類兼職群中物色目標,利用“高薪兼職”“輕松賺錢”等話術,以“低門檻、高回報”為誘餌,誘騙學生提供銀行卡、電話卡、群發詐騙短信等。一旦有人參與其中,即使獲利微薄或聲稱“不知情”,其行為亦可能觸犯法律,構成犯罪。對此,應當引起學生及家長的足夠重視和警惕。
據《北京日報》報道,近日,北京市部分學生家長收到通知,詐騙分子以日結150元等優厚條件為誘餌,誘使多名學生發送詐騙手機短信,助力詐騙引流。目前,此類案件已涉及各學段學生,年齡最小11歲,最大17歲,違法犯罪行為涉及發送詐騙短信、拉人進詐騙群、撥打引流電話、出租微信號等,涉案學生均受到了處罰,教訓足夠深刻。梳理近期的警情通報和媒體報道可見,全國其他地方也發生了類似案件。
為何一些學生落入了“兼職陷阱”?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們法律意識淡薄、自我保護能力不足,不知不覺就上了詐騙分子的當,有的甚至在金錢誘惑下變成了犯罪分子的詐騙“幫兇”。對此,需要匯聚相關部門、學校、家長等各方力量,采取切實措施,進一步加強學生權益保護和詐騙違法犯罪預防、治理,合力樹起安全屏障,堵住學生“兼職陷阱”。
堵住學生“兼職陷阱”需要公檢法、教育、網信等部門與金融機構協同合作,堅持“打防管治建宣”一體推進,通過嚴密防控體系,做實預警勸阻,強化偵破打擊,堅持斬斷伸向學生黑手,持續保持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高壓態勢。相關網站平臺要積極履行主體責任,強化技術賦能,通過程序設計精準篩選有電詐傾向的內容,不給詐騙分子可乘之機。
堵住學生“兼職陷阱”還需加強普法宣傳,提升學生的法治素養和自我保護能力。暑假期間,要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特別是網絡新媒體,通過真實案例分析、法規解讀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反詐教育。同時,提醒家長積極履行監護責任,及時了解孩子的思想情緒和行蹤動向,教育引導孩子遠離詐騙。
避免落入“兼職陷阱”關鍵還要靠學生自己。公安部網安局提醒學生:“在享受假期樂趣的同時,筑牢網絡安全防線,增強自我保護能力,遠離網絡風險。”希望尋求兼職的學生都能從既往案例中汲取教訓,摒棄捷徑思維、僥幸心理,通過正規渠道查看招聘信息、投遞簡歷,結合自身實際選擇兼職崗位,對“低門檻高薪”等有悖常理現象,保持足夠警惕,多留個心眼兒,多問問為什么。在守牢法律底線的前提下,找到滿意的兼職工作,并通過兼職的歷練,獲得合法回報,達到增加社會閱歷、提升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