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羽絨服迎來銷售旺季。有消費者反映,市場上“300元以下難購真羽絨服”,而一些高端品牌羽絨服售價高達三四千元甚至更高。對此,記者采訪了羽絨服生產成本、產品質量標準等方面的情況。
記者從中國羽絨工業協會了解到,羽絨原料、面料和輔料、人工構成了羽絨服生產的主要成本,此外還有設計開發、倉儲物流、渠道營銷、稅費等成本。
中國羽絨工業協會信息部主任祝煒介紹,不同的羽絨原料在羽絨服總成本中的占比有較大區別。根據近期羽絨服生產企業的反饋,鵝絨成本占整件衣服成本的35%至70%不等;鴨絨成本占整件衣服成本的15%至65%不等。
祝煒估算,一件羽絨服,假設填充絨子含量90%的白鴨絨、填充量150克,羽絨原料成本在63元至83元之間,加上面輔材料和人工,主要成本在126元至248元之間,再算上其他成本,一件羽絨服的合理售價不太可能低于300元。
那么,低于300元的羽絨服會是什么情況?祝煒分析,如果沒有質量問題,可能存在以下情況:幾年前的庫存產品;填充量在100克以下的輕薄羽絨服、面輔材料基礎款、兒童款;填充羽絨絨子含量為70%或80%以及灰鴨絨合格品(灰鴨絨價格比白鴨絨略低)。
由于羽絨是內在填充材料,消費者很難直觀辨別產品質量和真偽,不免給制假售假留下可乘之機。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推動在全國范圍組織開展產品質量分級試點工作,依托構建科學規范的分級評價體系,引導企業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等為重點的發展新優勢,遏制低價低質非理性競爭,促進消費增長。
(據新華社電)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06日 07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