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六部門印發《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感受度若干措施》,要求各地用心用情為群眾提供可感可及的簽約服務。居民“感受度”成為衡量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一把標尺。
近年來,我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質量不斷提升,簽約人群覆蓋面逐年擴大,服務內涵持續豐富,實現了由全科向專科、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向二三級醫院、由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向民營醫療機構、由團隊簽約向醫生個人簽約、由固定一年簽約周期向靈活簽約周期、由慢性病管理服務向慢性病和傳染病共管服務的拓展。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好不好,居民感受度是“金標準”。過去,一些地方盲目追求簽約數量,往往“簽而不約”,服務流于形式,群眾認可度不高。如何把“紙上簽約”變成“日常體驗”,如何讓“民生工程”進一步成為“民心工程”,是家庭醫生制度面臨的新考題。
提高簽約服務可及性便利性,是提升居民感受度的基礎。各地要推進“互聯網+”簽約服務,加強居民健康信息聯通。鼓勵家庭醫生簽約一個居民關注一個家庭,探索以家庭為單位開展簽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牽頭醫院,要有序安排家庭醫生轉診居民預約就診、檢查檢驗及住院等服務,并及時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送下轉患者信息。上級醫院要按一定比例為基層簽約居民預留門診號源和住院床位,明確專家號源數量,方便家庭醫生為有需求的簽約居民提供便捷轉診服務。
做實重點人群簽約服務,是提升居民感受度的關鍵。各地要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性病、常見病用藥種類,加強基層藥品配送供給。順應簽約居民合理用藥需求,通過外配處方流轉等多種途徑,提高用藥保障的便利性。家庭醫生為慢性病簽約患者提供4—12周門診長期處方服務,并做好重點人群的用藥監測管理。對失能失智老年人,鼓勵通過個性化簽約增加服務頻次,豐富簽約服務內容。合理制定基本服務包和個性化服務包,鼓勵地方建立項目庫,供居民“點單”選擇。
建立完善簽約服務長效機制,是提升居民感受度的根本。長期以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主要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生承擔,縣級以上醫院醫生基本缺位。今后,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的全科醫生,可直接作為簽約主體,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平臺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城市二級以上醫院和縣級醫院下沉基層的醫生可直接提供簽約服務,其他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執業醫師也可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簽約服務。各地應落實和完善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醫師參與簽約服務的薪酬收入補償機制,允許其按簽約服務協議獲取合理報酬。
當然,由于家庭醫生數量有限,他們不可能全天候待命隨叫隨到。因此,緩解供需矛盾,不僅要擴大服務供給,也要引導居民主動參與健康管理。各地應逐步向簽約居民開放電子健康檔案,方便居民查看了解自身健康信息。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健康行為積分,引導居民主動參與健康教育、健康體檢、慢性病管理等服務。積分可用于兌換健康服務項目,包括檢查檢驗服務、中醫適宜技術、健康管理工具等。鼓勵組織簽約居民建立自我健康管理小組,持續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水平。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家庭醫生制度能否立得住、走得遠,最終取決于居民的認可度和滿意度。希望各地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做得更有品質、更有溫度,不斷增強簽約居民的獲得感,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質量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05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