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大食物觀,讓食物供給更多元化
【光明時評】初秋時節,在江蘇溧陽南山,滿山栗樹已掛起毛茸茸的“小刺球”,這些收獲的板栗將成為餐桌上的美味。當地因地制宜開發以板栗為代表的森林食物,廣袤山林成為“綠色糧庫”。在“中國紫菜之都”連云港,每天都有紫菜經過加工后運往世界各地,僅柘汪鎮一地的紫菜產業園,年產紫菜就達60億張,年產值20億元,帶
【光明時評】初秋時節,在江蘇溧陽南山,滿山栗樹已掛起毛茸茸的“小刺球”,這些收獲的板栗將成為餐桌上的美味。當地因地制宜開發以板栗為代表的森林食物,廣袤山林成為“綠色糧庫”。在“中國紫菜之都”連云港,每天都有紫菜經過加工后運往世界各地,僅柘汪鎮一地的紫菜產業園,年產紫菜就達60億張,年產值20億元,帶
福建堅持“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在提高糧食單產、穩定糧食總產的同時,培育形成畜、禽、蔬、茶、果、菌等特色產業,構建了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由依靠省外大量調入糧菜一躍成為“一年四季瓜果香、山珍海味餐桌靚”的全國七大“南菜北運”和主要出口蔬菜省份。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大食物觀作出一系列重
挨個床位詢問患者病情,仔細觀察患者術后傷口愈合情況,耐心安撫患者情緒,把溫暖送到每一位患者身邊,這就是我的日常工作。這份關心和溫暖對促進患者康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親身經歷武漢戰疫后,我更加堅定了要在平凡崗位上做好不平凡工作的信念。2020年初,我像戰士一樣奔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沿——武漢。作
我今年53歲,投身醫療事業27年,這些年多次擔任重慶市與呼吸相關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經受過很多危急、復雜情況的考驗,但是今年1月到6月的經歷卻令我最難以忘懷。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變化,在幾個月里我先后擔任新冠肺炎重慶市涉外定點醫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慶黔江集中救治中心、重慶市萬
一方面,居民參與垃圾分類需要政府部門、監管部門和相關機構提供專業、完備的管理和服務,這對推動政府改革和職能轉變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另一方面,居民參與垃圾分類一般以居民小區和基層單位為載體,這應當成為提高社區自治水平、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契機。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
隨著《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實施,垃圾分類不僅成了上海的街談巷議,還迅速竄為“網紅”議題。輿論主要聚焦兩點:一是分類之細,二是處罰之嚴。《條例》規定,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干垃圾四大類,個人或單位未按規定分類投放垃圾將面臨處罰,個人最高可罰200元,單位最高可罰5萬元。建設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