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11月9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研制出一種新型納米遞送顆粒,可顯著提升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效力,因此有望大幅降低單劑疫苗成本。相關成果發表于新一期《自然·納米技術》雜志。
動物試驗顯示,采用新型納米顆粒遞送的mRNA流感疫苗,僅需傳統疫苗百分之一的劑量,即可在小鼠體內激發同等強度的免疫反應。值得注意的是,該顆粒不僅適用于流感疫苗,也有望用于新冠、艾滋病等多種傳染病的防控體系。
為了讓mRNA在體內輸送過程中保持穩定,通常將疫苗包裹在脂質納米顆粒中。這些微脂球體既能護送mRNA安全進入細胞,又能協助其轉化為特定病原體蛋白片段,從而激活免疫系統。
常規脂質納米顆粒包含可電離脂質、膽固醇、輔助磷脂、聚乙二醇脂質等。團隊將突破重點放在決定疫苗效力的關鍵成分——可電離脂質上。
最新研制的AMG1541脂質納米顆粒展現出兩大優勢:一是顯著提升“內體釋放”效率——當顆粒進入細胞后,能更快速突破內體隔室的束縛,釋放mRNA發揮作用;二是酯基尾部設計使顆粒完成使命后迅速降解,既加速體內清除過程,又可降低副作用風險。
為驗證實際效果,團隊以mRNA流感疫苗為模型,將新型顆粒與莫德納新冠疫苗采用的SM-102脂質進行對比。試驗證實,新型顆粒僅需百分之一劑量即可引發同等水平的抗體反應。
該項技術不僅有助于開發更精準匹配當年流行毒株的流感疫苗,更為艾滋病等重大傳染病的防控開辟了新的技術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