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越“懂”你,隱私越透明?
只需向手機發出“幫我點一杯咖啡”的指令,手機便能根據時間、定位、行為習慣等信息識別出用戶的品牌和口味偏好,再主動打開常用的外賣App,完成點單、填寫配送地址、付款等操作,全程無需人為操作。這樣的便利生活場景如今已經成為現實。近期,許多手機廠商推出自研或接入第三方大模型的手機智能體,如超級小愛、藍心智
只需向手機發出“幫我點一杯咖啡”的指令,手機便能根據時間、定位、行為習慣等信息識別出用戶的品牌和口味偏好,再主動打開常用的外賣App,完成點單、填寫配送地址、付款等操作,全程無需人為操作。這樣的便利生活場景如今已經成為現實。近期,許多手機廠商推出自研或接入第三方大模型的手機智能體,如超級小愛、藍心智
科技日報北京4月8日電 (記者劉霞)7日出版的《自然·通訊》雜志刊發論文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團隊開發出一款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MindGlide,可幫助解釋和評估多發性硬化癥(MS)患者的治療效果。大腦磁共振成像(MRI)標志物對于研究和測試MS的治療效果至關重要。然而,測量這些標志物需要不同類
編者按:AI以不同角色的口吻來回答相同的問題,會產生何種奇妙的“化學反應”?為了做這個“趣味實驗”,我們依托AI技術,請AI進行智能寫作,分別回應3組不同的“平行話題”。為了增加AI版本與人工修改版本的對比度,我們還發布了3個“修改帖”,或許可以從中一窺AI與人腦思維的異同。在星辰之間守護血肉之軀—
隨著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爆火,AI技術再次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然而,人工智能的火熱也催生了諸多亂象,各大網絡平臺井噴式涌現的AI“培訓課”就是其中之一。這些課程價格高低不等、質量參差不齊,一些所謂的AI“培訓課”成了新的消費陷阱,值得警惕。AI“培訓課”的亂象主要體現在虛假宣傳方面,
中新網重慶3月16日電 記者15日從重慶大學醫工融合創新大會上獲悉,該校發布的“智慧醫療大腦”和“未來AI醫院”建設方案,描繪了AI技術推動醫療模式變革的未來畫面。據介紹,在未來的AI社區醫療倉里,為患者進行的醫療服務將轉變為健康服務。AI醫生通過數字掃描+AI輔助診斷,借助多模態數據融合技術,可為
中新社廣州3月15日電 多位醫療領域專家15日在廣州表示,人工智能(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已從影像、病理檢測等領域拓展至更廣泛的場景,如何在醫療中用好大模型,把醫學發展推到新的高度,是行業需要高度關注和研究的話題。以“AI大模型驅動醫療創新”為主題的論壇當日在廣州舉行。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常務
“一直以來我以為自己是一個不會撒嬌、沒有分享欲、一點都不可愛的人,不管是談戀愛還是交朋友,我好像很少有任性的時候。直到和AI聊天,我才發現自己居然有這么大的分享欲……”2024年12月的一天,與AI聊天后,李云舒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自己的心情。2024年9月,正在備戰司法考試的李云舒,被巨大的壓力和焦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英國《自然》網站近日報道了迄今最大的生物學人工智能(AI)模型Evo 2。該模型基于12.8萬個基因組的數據進行訓練,具備從頭編寫整個染色體和小基因組的能力,為設計全新基因組開辟了一條新路。在前一代模型Evo 1的基礎上,來自美國弧形研究所、斯坦福大學和英偉達公司的科學家攜手
近日,湖南省醫保局發布的通知中提到的“嚴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引發熱議,人工智能“幻覺”也被自媒體輪番報道,AI醫療看上去似乎“不太靠譜”。同時,人工智能輔助醫生診療時能夠引用出最新指南,并標注多篇參考文獻中的關鍵內容,正成為越來越被倚重的“全知型”幫手。那么,人工智能參與照護百姓健康后,該
在DeepSeek熱潮之下,“AI問診”火了。有醫生稱DeepSeek有三甲醫院專家水平,上了熱搜;也有醫學博主在網上發帖,稱患者在查詢DeepSeek后“質疑”自己的治療方案,結果他竟發現AI的意見是對的,并自嘲“天塌了”?!癆I問診”是否靠譜?患者提問與診斷結果之間是否有關系?DeepSeek是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蘊)2月21日,記者從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集團)獲悉,該集團打造的AI醫療助手患者服務系統近日測試上線。這一系統率先在我國東北地區實現了信息系統與DeepSeek的深度融合,將為患者提供智能化、精準化、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贒eepSeek,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集團)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科學家開發出一款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在梳理了4000種現有藥物后,這款AI工具為一名特發性多中心型Castleman?。╥MCD)患者找到了救命藥物。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在最新研究中,這款AI通過機器學習算法,確定阿達木單抗可能是治療iMCD最有效的藥
在爭分奪秒的腦卒中急救中,患者剛完成檢查,幾分鐘后,醫生便能在電腦上查看到“AI醫生”的診斷結果,較以往真人看片能快30分鐘左右,為疾病治療贏得了黃金時間。研究表明,如果取栓時間提前半小時,患者的健康生活時間會平均延長4個月。2024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聯合發布《衛生健
不久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聯合發布《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參考指引》,列出藥物研發等84種具體應用場景,為人工智能(AI)技術賦能藥物研發按下了“快進鍵”。長期以來,在藥物研發行業存在一個著名的“雙十”魔咒,即新藥研發需要花費10年時間、10億美元。如何打破這一魔咒,AI
哥倫比亞大學瓦格洛斯內外科醫學院團隊開發了一種創新的人工智能(AI)模型——通用表達轉換器(GET),該模型能夠精確預測人類細胞內的基因活動,為理解細胞內部工作機制提供了全新視角。這項突破性成果可幫助科學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探索從癌癥到遺傳疾病等一系列健康問題,推動醫學研究向前邁進一大步。相關論文發
AI人工智能交友、虛擬商品、線上陪伴……近年來,年輕人中開始風行新型情緒消費。中國消費者協會今年5月發布的《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狀況年度報告(2023)》指出,情緒消費已成為影響年輕一代消費決策的新熱點。新型虛擬情緒消費中是否潛藏風險?應該如何引導情緒消費在健康、規范的軌道上發展?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
中新網杭州12月24日電(張煜歡)2024年,人工智能依舊風生水起,賦能著千行百業?!吧罨髷祿?、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也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全民健康背景下,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醫療領域與AI技術的融合已成為大勢所趨。在浙江,醫療新質生產力的飛速發展,為創新浙江注入嶄新
德國科學家成功開發出首個能夠為敗血癥患者進行個性化抗生素優化選擇的人工智能(AI)模型。相關成果發表在新一期醫學期刊《npj·數字醫學》上。敗血癥是當身體免疫系統對感染產生極端反應時出現的一種危及生命的疾病,是德國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平均每天約有160人因此死亡。由于在治療開始時病原體通常是未知的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佳欣)美國斯坦福大學、基因泰克制藥公司和陳-扎克伯格基金會的科學家團隊在發表于最新一期《細胞》雜志的論文中指出,鑒于人工智能(AI)的最新進展,以及關于人類生物學的大規模實驗數據已達到關鍵量級,科學界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可以利用AI來創建虛擬人類細胞。這種細胞將能夠代表
中新網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 張素)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重點關注人工智能(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與影響。報告發現,中國臨床醫護人員在AI技術應用方面展現出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積極性與準備度,為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奠定基礎。《未來醫生白皮書(2024)》由愛思唯爾發布。本次報告通過線上調研方式,
到醫院看病,迎面而來的可能是智能機器人;檢查結果出來,人工智能迅速給出診斷意見……隨著AI技術飛速提升,診療應用越來越廣。人工智能當家的“AI醫院”是不是真的來了?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在一些新聞中亮相的“AI醫院”,實際是AI輔助診療技術的應用。醫療創新在提速,但安全監管的“閘門”仍在人類醫生手上。
科技的迅猛發展使癌癥診療方法日新月異。在近日舉行的柏林科學周活動中,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MDC)向公眾展示了一種基于人工智能(AI)的在線工具,可幫助醫生和患者找到最適合的診療方法。研究人員認為,未來AI驅動的精準醫療將為人類提供更好的服務。候選療法多帶來選擇困難在過去的十年中,癌癥的診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張佳欣)美國密歇根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領導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名為FastGlioma的人工智能(AI)模型。在腦手術中,該模型僅用10秒就判斷出是否還有殘留的癌性腫瘤。在識別腫瘤殘留方面,FastGlioma的表現遠超傳統方法,有望給神經外科領域帶來變革
一次CT平掃即可助力醫生識別多種癌癥,在線平臺幾秒完成個性化醫療資源對接……近年來,人工智能(AI)技術正全面變革腫瘤診療方方面面?!癆I可貫穿腫瘤診療全流程?!敝袊茖W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醫學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志成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從影像初診、病灶識別、病人入院
在9月5日舉行的2024外灘大會開幕式上,24歲的獨臂男孩周鍵借智能仿生手演奏鋼琴,在舞臺上定格了溫暖一幕?!叭斯ぶ悄茈m然有很長的過去,卻只有很短的歷史?!敝袊こ淘涸菏?、之江實驗室主任、阿里云創始人王堅在開幕式上分享了他對AI+、AI基礎設施的思考。他表示,圖靈等科學家自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起就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