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貼近群眾需求
前不久,由蚊子傳播的基孔肯雅熱病例出現,引發公眾關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公眾號迅速發布科普文章,以輕松幽默的語言,將疾病的特征、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娓娓道來,收獲了眾多點贊。“這篇文章是‘華西醫院辟謠小分隊’在微信公眾號推出的第789篇原創科普文章。因其精準切中公眾關切,上線即破10萬閱讀量,贏得大量轉
前不久,由蚊子傳播的基孔肯雅熱病例出現,引發公眾關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公眾號迅速發布科普文章,以輕松幽默的語言,將疾病的特征、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娓娓道來,收獲了眾多點贊。“這篇文章是‘華西醫院辟謠小分隊’在微信公眾號推出的第789篇原創科普文章。因其精準切中公眾關切,上線即破10萬閱讀量,贏得大量轉
“減肥成功之后,我簡直有點‘脫胎換骨’的感覺,不但脂肪肝沒有了,血壓也穩定了,每天走起路來特別有勁,精神頭也特別好,自信也回到了我的身上,大家都說我越來越年輕了。”10月8日,來自河北省石家莊市新華區的群眾李文英,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新聞發布會上,分享了個人的健康心得。與李文英并排坐的,是中國科學院院
美國加州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在癌癥防治宣傳方面,來自可信任組織、機構的科普知識對大眾的影響力和傳播效果優于患者的個人案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傳播學助理教授張靜文(音)帶領研究小組抓取社交媒體“推特”上的10萬條文字信息。他們將信息中包含“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接種”“子宮頸抹片檢查(巴氏試驗)”和“加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