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就醫兩不誤需醫患相向而行
1月23日召開的北京市第218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李昂公布了七項措施,要求切實做到院感防控與醫療服務兩手抓、兩不誤,適應人民群眾在疫情防控期間醫療的服務需求。各三級醫院要設立住院患者綜合過渡、緩沖病房,醫療機構不得推諉拒收急危重癥患者。(1月24日《北京青年報》)由
1月23日召開的北京市第218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李昂公布了七項措施,要求切實做到院感防控與醫療服務兩手抓、兩不誤,適應人民群眾在疫情防控期間醫療的服務需求。各三級醫院要設立住院患者綜合過渡、緩沖病房,醫療機構不得推諉拒收急危重癥患者。(1月24日《北京青年報》)由
在23日舉行的石家莊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石家莊市副市長孟祥紅說,各縣(市、區)按要求,依照疫情防控相關規定,制定管理和保障措施。各居民小區要嚴格按照風險等級要求進行管控,不得擅自增加新的管控限制措施,影響群眾生活,遇到問題要及時研究解決。根據疫情形勢和有關防疫規定,石家莊市疫情防控指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23日電(記者 張尼)記者從國家醫保局獲悉,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國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數量突破4.4萬家,比2019年增長60.87%,普通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累計突破300萬人次。資料圖來自國家醫保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國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
●2016年,啟動全國跨省異地就醫持卡直接結算應用,已實現社保卡全國通用●2021年年底前,實現異地就醫結算備案、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6項跨省通辦服務事項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記者 姜琳)一張小小社保卡,涉及養老金發放、醫保結算等重要功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15日表示,2021年年底前,我國將實
中新網廣州12月30日電 (蔡敏婕 王宇丹)廣東省醫保局30日稱,該局印發《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按病種分值付費統一病種分值庫》,通過收集分析全省各地病種和分值,確定基準病種,運用分值比例、實證研究、比較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全省統一病種分值庫,此舉補齊省內各市同一種疾病支付的醫療費用存在較大差異的短板,全
結直腸癌有“偏愛”年輕人趨勢,專家提醒出現這些癥狀應就醫出現腹瀉便秘反復交替、便血,伴隨腹痛、體重下降等情況,一定要高度警惕,不要輕易當成肛腸疾病。不久前,20多歲的北京姑娘楊雯(化名)被診斷為結直腸癌。她不敢相信,這種好發于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疾病居然發生在自己身上。楊雯曾長期在國外學習,飲食方式
中新網北京12月26日電 (陳杭)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26日在發布會上表示,去往商場、超市等人員密集封閉擁擠場所時必須佩戴口罩;前往醫院就診人員、陪護探視人員、有發熱或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接觸其他人員或外出時必須佩戴口罩;在與他人1米內近距離接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電梯時必須佩戴口罩
“呦!老張,今兒這么帥,去哪兒啊?”“啊?壞?老李,說啥呢?我哪兒壞了?”“不是啊!是帥!蠻帥!”“哦!買菜啊!走,一起一起。”“……”生活中,類似這樣因老年人聽不清聲音而交流困難的例子舉不勝舉。令人啼笑皆非之余,又油然而生一些無奈。很多聽力不好的老年人覺得“人老了,聽不見很正常”或是“這么多年了,
中新網11月26日電 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26日指出,醫療衛生機構的現場掛號、繳費、打印檢驗檢查結果等服務,一定要保留人工服務窗口,“這是老年人熟悉的服務方式。同時,還要配有導醫、志愿者、社工等現場為老年人服務。”國新辦26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陳旭)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我國電子社保卡申領總數突破3億張。電子社保卡如何申請?有何功能?跟記者一起了解一下。“社保待遇認證再也不用回老家了。”年過70歲的張奶奶說,她一直在北京幫著帶孩子,以往每年要回老家社保所跑一趟。現在,在家人的幫助下,她申領了電子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 讓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
中國醫保扶貧政策三年來累計惠及貧困人口4.8億人次中新社北京11月20日電 (記者 李亞南)中國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20日在北京指出,2018年以來,中國醫保扶貧政策已累計惠及貧困人口4.8億人次,助力近1000萬戶因病致貧群眾精準脫貧。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日舉行發布會,介紹健康扶貧和醫保
(抗擊新冠肺炎)新疆建設南疆區域醫療中心 提升傳染病醫療服務能力中新社新疆喀什11月18日電 (胡嘉琛)18日,新疆喀什地區疏附縣舉行南疆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開工儀式。記者在現場獲悉,南疆區域醫療中心建成后,將是“醫、教、研、防、康、管”為一體的診療中心。屆時,新疆南部地區傳染病醫療技術及服務能力得
“小病挺大病拖”,健康意識淡薄是不少農民工存在的問題。據《工人日報》報道,2019年,我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9億人,這個群體流動性大,收入較低,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如何探索出一條能更好保障農民工群體健康權益的可操作性強,并且可復制推廣的途徑已迫在眉睫。“小病挺大病拖”這樣的后果直接是小病變大病,大病變
數字化浪潮的快速推進下,預約掛號、健康碼等難題時常困擾著老年人。11月5日,北京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表示,2020年底前,所有醫療機構開設將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各二級以上醫院入口增設老年患者“無健康碼”綠色通道。11月4日,市衛健委就進一步優
近30年來,我國疾病負擔從傳染病過渡到慢性病,高血壓成了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達27.9%,但很多患者因為沒有明顯感覺,或覺得年輕時就開始服藥傷害大,所以并沒有接受早期治療,這為將來埋下了巨大的健康隱患。防控高血壓,有幾條“紅線”我們不僅要了解,更要守住。警戒線。一般
10月29日,是第15個“世界卒中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內科在重陽節當天,為石牌村的老人們做義診,深入踐行關愛老人、關注健康的服務理念,提高廣大人群對腦卒中的認識。秋冬轉季老年人易中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陸正齊指出,每年進入深秋,腦卒中(民間稱“中風”)就已進入發病高峰。他解釋,
醫務社工是促進醫患有效溝通和醫療信息傳遞的橋梁。醫護人員和患者及家屬往往站在不同角度考慮問題,醫患之間溝通不順暢,容易引發醫患關系緊張和矛盾。有了醫務社工,可以參與診療團隊,從患者心理和社會角度提出診療建議,同時也可以耐心幫助患者理解診療方案,在與醫生和患者雙方充分溝通條件下,提高診療效率,推動構建
【現實挑戰】不會使用智能設備,看病、出行受阻,不少老年人對智能化、數字化生活難以適應【應對策略】民政部表態,將聯合相關部門,深入研究老年人在智能技術中遇到的困難,提高涉老智能產品的適老性,滿足老年人出行、就醫、預約服務等方面的需求快速發展的智能時代,反而給不少老年人的生活帶來了不便:新冠肺炎疫情期間
關節炎,最常見慢性病之一,被定義為頭號致殘性疾病,我國約有1.2億人患有骨關節炎,幾乎每10人中就有一個,而且關節炎發病呈年輕化趨勢。近年來不斷有關于日走萬步傷膝蓋、夜跑傷關節的說法,很多人不敢過度運動,就怕傷了膝蓋!真的是這樣嗎? 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志》曾發表一篇研究文章講到:“健身跑的
醫保報銷一直是老百姓關注的民生熱點話題,“實現省內醫保異地急診直接結算”是我省重要民生實事之一。為解決好全省2500多萬參保群眾異地急診就醫報銷“跑腿、墊資”的問題,省醫療保障局攻堅克難,強勢推進,提前3個月實現了統籌地區和受益群體兩個“全覆蓋”,省內異地急診直接結算工作處于全國前列。省內醫保異地急
昨日,北京市醫保局公布第二批開通京津冀異地就醫普通門(急)診直接結算業務試點的六家定點醫療機構名單。這意味著,本市可實現異地就醫門(急)診費用直接結算的醫療機構已達到10家。市醫保局表示,按照《關于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京津冀跨省異地就醫普通門(急)診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經市、區兩級醫
本報北京10月1日訊 記者吳佳佳報道:國家醫療保障局和財政部日前聯合發布《關于推進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12個省(區、市)進行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2020年底前,總結先行試點地區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經驗,
受訪專家:陸軍特色醫學中心骨科副主任 熊 雁李先生剛30出頭,由于工作繁忙,在辦公室一坐就是一天,沒什么時間運動,近日因膝蓋疼就醫。經檢查,李先生除患有骨關節炎外,膝關節邊緣長有骨刺。親友建議他及時手術,但醫生卻說不是所有骨刺都要拔掉,像李先生這種情況,只要合理控制運動時間和強度,就有可能使癥狀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