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酶Q10要不要補,聽聽醫生怎么說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曉亞牽頭的科研團隊與合作者通過利用引導基因編輯技術,創制了合成輔酶Q10的水稻新種質,將豐富輔酶Q10的食物來源,相關科研論文發表在國際期刊《細胞》上。盡管人們可以通過日常膳食來補充輔酶Q10,但天然飲食中輔酶Q10的含量通常較低。相應補劑的研發極大補充了人們獲取輔酶Q10的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曉亞牽頭的科研團隊與合作者通過利用引導基因編輯技術,創制了合成輔酶Q10的水稻新種質,將豐富輔酶Q10的食物來源,相關科研論文發表在國際期刊《細胞》上。盡管人們可以通過日常膳食來補充輔酶Q10,但天然飲食中輔酶Q10的含量通常較低。相應補劑的研發極大補充了人們獲取輔酶Q10的
我國每年的新生兒中約有3萬聾兒,60%的遺傳性耳聾與基因缺陷有關。通過生物技術修復基因缺陷或替換掉這些導致耳聾的特定基因,可從根本上恢復患者自然聽力,包括感知復雜的音樂和環境聲音,且沒有佩戴人工耳蝸需要進行日常維護和設備更換的煩惱。3月3日是第26個“全國愛耳日”,主題是“健康聆聽 無礙溝通”。耳朵
科技日報訊 (記者羅云鵬 通訊員朱詩穎)2月27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司龍龍團隊在《自然·微生物學》和《自然·化學生物學》上同期發表兩項重要研究成果。該團隊聚焦減毒活疫苗研發的關鍵共性難題,從介導病毒蛋白降解的E3泛素連接酶的多樣性、病毒蛋白和氨基酸位點
圓滾滾的身軀,黑茸茸的耳朵,雙手抱一翠竹,模樣憨態可掬,抬頭望去,一只只盡顯“萌態”的熊貓隨風“飄揚”——2025年2月13日至16日,在馬來西亞柔佛州巴西古當市舉辦的第27屆巴西古當國際風箏節中,由山東省濰坊市風箏隊創作的中國大熊貓風箏獲得風箏節創新和外觀第一名。風箏,古名“紙鳶”,寄托了人們對美
本報北京3月2日電 (記者丁怡婷)一條平緩的坡道,一處牢固的扶手,一個足夠輪椅回轉的衛生間……無障礙設施建設,是一個國家和社會文明的標志。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從提升工程項目無障礙設施建設水平、有序推進無障礙設施改造提升、強化無障礙設施建設全過程監
安徽滁州市紫薇中路,天還沒亮透,大集里已人頭攢動。來趕集的,有很多年輕人。“曬”趕集照片,發趕集視頻,逛集市成了年輕人的新時尚。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被各式各樣的大集圈粉,不僅是城市里的大集,逛鄉村集市也日益成為“味蕾游”的重要選擇。年輕人為啥愛上逛集市?集市里有“地方的味道”。雖說輕點手指,就能通過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是“健康聆聽 無礙溝通”。 耳朵是人類感知聲音的重要器官,也是我們與外界溝通交流的橋梁。哪些不良習慣會使聽力受損?年輕人如何正確使用耳機?老年人怎樣及時發現和干預聽力問題……針對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本版約請記者進行采訪。 ——編 者 老年人聽力問題,要及
2025年03月03日健康養生簡報,星期一!在這里,生活原來可以更健康!健康新聞1、2025年03月02日每日養生小知識健康簡報,星期日!健康是一種生活態度!2、上海專家連線新疆跨越5000公里遠程成功完成機器人手術3、罕見病常伴脊柱側彎專家呼吁加強早期篩查與治療4、罕見病出生缺陷防控健康中國行公益活動在廣州啟動5、流感季疫苗接種率低專家建議加大宣傳提高接種率6、乍暖還寒,“一老一小”該注意什么7
2025年03月02日健康養生簡報,星期日!在這里,生活原來可以更健康!健康新聞1、上海專家連線新疆跨越5000公里遠程成功完成機器人手術2、罕見病常伴脊柱側彎專家呼吁加強早期篩查與治療3、罕見病出生缺陷防控健康中國行公益活動在廣州啟動4、流感季疫苗接種率低專家建議加大宣傳提高接種率5、乍暖還寒,“一老一小”該注意什么6、二月二,這么做更有精神頭7、2025年03月01日每日養生小知識健康簡報,星
28日,一場跨越5000公里的遠程機器人手術,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和新疆喀什第二人民醫院的合作下成功完成。這場連接帕米爾高原與東部醫療高地的“生命之約”,突破空間與距離的限制,創造人工智能與外科醫學的新里程碑。據悉,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頭頸外科陶磊教授團隊利用國產人工智能經口無創手術機
2月28日正值國際罕見病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出生缺陷防控專科聯盟等多方當天在廣州共同發起罕見病出生缺陷防控健康中國行公益活動。目前已知罕見病超7000種,其中80%由遺傳因素導致。一項公益組織的調查顯示,半數在兒童期發病,平均確診時間長達4.26年。漫長的確診周期與高昂的治療成本
今年2月28日是第18個國際罕見病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罕見病中心副主任黃紫房表示,脊柱側彎是一種脊柱三維畸形,其病因復雜,主要包括以下四類:特發性側彎、先天性側彎、神經肌肉型側彎、綜合征型側彎。其中先天性側彎、神經肌肉型側彎、綜合征型側彎均與罕見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類疾病通常與遺傳或代謝異常
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疫情防控組發布《關于做好2025年春季新冠病毒感染等重點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當前流感仍處于中流行水平,并提出各地要持續做好預防接種工作,保持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不低于90%的核心目標。近年來,我國流感疫苗接種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目前我國流感疫苗全人群接
【幸福處方】 春回大地,自然界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此時也是人體調養的大好時機。需要注意的是,冬去春來,乍暖還寒,免疫力相對低下的“一老一小”,容易讓病毒、細菌乘虛而入,進而引發各種疾病。 “一老一小”該如何順應自然規律,養生防病?來看看專家給出的飲食、作息、運動、情志調理等方面的春季調養建議和
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被稱為“龍抬頭”,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素有剃頭的習俗,正所謂“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事實上,二月二更是中醫養生的關鍵節點,此時,陽氣從冬季的“封藏”轉向春季的“生發”。中醫養生著重于固護陽氣、疏肝利膽、調暢氣機,為全年健康奠定基礎,助力實現“一年都有精神頭”。 “龍抬
2025年03月01日健康養生簡報,星期六!在這里,生活原來可以更健康!健康新聞1、告別門診預交金多些“患”位思考(熱議)2、七旬老人玩手機會導致近視2300度嗎?(醫點就通)3、“辣”么好吃,身體能否招架?(知食點·五味)4、AI醫生,助手還是對手?(健談)5、北京市將對7類重點食品開展專項抽檢6、強收的調料費讓服務變了味7、以“三精醫療”構建現代健康醫療服務體系8、全球乳腺癌發病率估算報告出爐
取消門診預交金、降低住院預交金,既順應了時代發展趨勢,也滿足了人民群眾新期待近期,公立醫療機構將取消門診預交金,并將醫保患者住院預交金降至同病種個人自付平均水平。國家衛生健康委日前發布的2025年衛生健康系統為民服務8件實事中,這項舉措引發關注。預交金支付是指患者在門診或辦理住院前,先收取一定金額作
“天都塌了!病人DeepSeek后質疑我的治療方案,氣得我自己又查了一遍指南,才發現指南更新了……”近日,廣東醫學博主“孤芳自賞”的發帖感嘆,引發廣泛關注。這看似戲劇卻真實發生的一幕,折射出AI技術在醫療行業引起的震動:AI來了,醫生會被取代嗎?AI看病開的方,人們能放心使用嗎?隨著AI不斷深化融入
中國人的飯桌上,三餐四季,五味俱全。所謂“五味”,人們通常指“酸甜苦辣咸”,中醫則分為“酸苦甘辛咸”。不同的味道與健康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即日起,本版推出“知食點·五味”系列報道,剖析五味如何影響人的健康,敬請關注。——編 者重慶麻辣火鍋,紅油翻滾沸騰;湖南剁椒魚頭,辣椒色澤鮮亮;陜西油潑辣子面,熱
問:近日,山東一位70多歲的奶奶因視物模糊去醫院檢查,一測竟然近視2300度。孫女說奶奶每天睜開眼就玩手機,一直玩到凌晨。請問,如果每天看手機,短期內真能達到2300度的近視嗎?玩手機對眼睛的危害有多大?我們該如何保護視力?答: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眼科中心副主任醫師劉瑄一般來說,近視超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