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更“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記者連線會內會外,共同討論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如何用好人工智能技術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編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記者連線會內會外,共同討論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如何用好人工智能技術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編
人工智能會取代你我嗎?這一話題引發熱議,有代表委員認為人工智能正賦能千行百業并逐漸取代人工,還有代表委員認為要加強學習,無須過于擔憂來自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競爭。回答這個問題,對人工智能大模型來說,似乎就太簡單了。人工智能不會直接判斷,而是條分縷析,最后得出“協作共生而非簡單替代”的結論,甚至還能展現
2025年03月07日健康養生簡報,星期五!在這里,生活原來可以更健康!健康新聞1、首場代表通道“通”往民情“道”出民意2、繆小平代表:強化慢性病共病管理3、咳咳咳,春季呼吸道疾病怎么應對?4、2025年北京市安寧療護床位將達到1800張5、“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透出什么深意?6、首場“代表通道”傳遞民生好聲音7、大模型帶來貼心便民服務8、張伯禮代表:推動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9、“老破小”逆襲成
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在人民大會堂舉行,6位代表接受了記者采訪。雷軍代表——創造一個又一個“小小的奇跡”關鍵詞科技創新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第一個走上通道。面對在建設制造強國的道路上如何跑出中國“加速度”的提問,他深有感觸:“過去15年的創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慢性病共病,指個體同時患兩種或兩種以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慢性病共病病因的復雜性、病程的持續性以及病情的多元性,使其管理面臨多重困境,不僅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還給醫療保健、家庭照護及公共衛生
每到春天,各大醫院的呼吸科常人滿為患。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何春季會成為呼吸道疾病高發期?記者請到了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袁兵、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裴嘉紅來為大家做科普解讀。在萬物復蘇的春季,氣溫回暖、濕度變化,給各種細菌和病毒提供了繁殖“溫床”,加上春季鮮花盛開,花粉等過敏
記者3月5日從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召開的2025年老齡健康工作會上獲悉,2025年北京市安寧療護床位將達到1800張。據介紹,2024年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目前已有672家老年友善醫療機構,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占比達到86.7%。全市老年健康管理服務率達到70%,服務老年人23
“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提法備受關注。宏觀政策是穩定經濟的重要手段,在政策取向中強化民生導向,有何深意?“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民眾對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領域的期待越來越高。在此
“我們將繼續堅持走科技創新的道路,走高端化發展道路,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把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各個終端上,讓廣大消費者能夠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分享了他對企業未
近日,一則網上熱傳的視頻讓網友紛紛感慨:“太先進了”。視頻中,一位60歲阿姨熟練地用DeepSeek辦理異地就醫。2月26日,深圳市醫保局與騰訊公司合作,全面啟用DeepSeek大模型與騰訊混元雙AI引擎,讓深圳1700萬醫保參保人不僅能通過微信向智能客服提問,還可以通過智能助手直接辦理近100項醫
今年,是我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的第18個年頭。身處人民大會堂,我感到熟悉又親切,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責任感油然而生。身為中醫藥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我深刻認識到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的重要意義,也清楚自己肩負著為百姓需求發聲、為中醫藥事業奔走、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的重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
編者按:“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要,完善標準規范,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好房子”出現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載著群眾對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的美好期待。“老破小”怎么“爆改”、籌資比例怎么定、如何用新工藝打造高品質住房……為了讓“好房子”從暖心愿景變成舒心日常,代表委員積
2025年03月06日健康養生簡報,星期四!在這里,生活原來可以更健康!健康新聞1、春季謹防帶狀皰疹,專家支招科學預防2、驚蟄時節暖意生調肝養肝護陽氣3、骨科機器人手術“精準到毫米”4、趙毅武委員:AI為醫療科技帶來新空間5、國產手術機器人:從“跟跑”到“并跑”6、中國牽頭制定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7、騎手送外賣企業送安心(民聲連麥)8、從鮮魚包裹看制度優勢9、讓家門口看病更“絲滑”(全媒觀兩會)10
春季氣溫回暖,各種疾病也進入高發期。其中,帶狀皰疹作為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膚病,因其疼痛和可能留下的后遺癥而備受關注。專家提示,科學預防帶狀皰疹,要及時接種帶狀皰疹疫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過度勞累、熬夜、著涼等。“針扎火燒” 疼痛難忍“不能碰,睡不著覺,越到夜里疼得越厲害,如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田曉航)5日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這也是仲春時節的開始。中醫專家認為,這一時期氣溫回升,雨水增多,容易誘發多種疾病,人們養生防病需注重調肝養肝、顧護陽氣。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劉征堂說,驚蟄節氣氣溫波動幅度較大,容易引起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
近日,由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蔣協遠、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主任王軍強帶領的智能骨科團隊,運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經皮骨盆通道螺釘置入技術,成功救治了一名90歲高齡的骨盆骨折患者。經皮骨盆通道螺釘置入技術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的手術。但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毫米級精度的引導下,這項手術共計耗時1個半小時,術中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北京納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納通科技”)的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在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等百余家醫院應用。“近年來,國產手術機器人領域涌現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特別是在腹腔鏡手術、骨科手術等領域,國產手術機器人逐步進入臨床應用,打破了國際品牌的壟斷局面。”全國政協
真正的突破在于構建起自主可控的技術體系。從核心部件國產化到5G遠程標準制定,我國正在手術機器人領域形成完整創新鏈條。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曾經耗時3小時才能完成的深部腦組織病變損毀術,如今僅用1個小時就能完成。這背后,是國產SR手術機器人的加持。2024年,該院功能神經外科應用國產手術機器
記者日前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獲悉,國際電工委員會(IEC)近日正式發布由中國牽頭制定的世界首個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IEC 63310《互聯家庭環境下使用的主動輔助生活機器人性能準則》)。該項標準依據老年人生理和行為特點,為各類養老機器人的產品設計、制造、測試和認證等提供基準,將引領全球養老機
患者能不能在縣醫院就近診治,社區中醫館如何滿足居民需求,如何讓年輕村醫接力守護村民健康……群眾“心上事”,也是代表委員“上心事”。為了讓群眾在家門口看病不折騰、不費勁,代表委員在調研與實踐中探索解決辦法。——編 者 縣醫院“硬核”攻克疑難雜癥跨省看病的患者,少了!“之前,來我們醫院看腫瘤科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