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膏方是不變的“主角”。7日恰逢立冬時節,上海的醫院冬令膏方開熬。
當日,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下稱岳陽醫院)膏方制作間內,浸泡6個多小時的第一批膏方藥材正式入鍋,100口紫銅鍋的爐火熊熊燃燒,經過老藥工們的不斷攪拌,一陣陣濃郁的藥香撲面而來。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下稱:曙光醫院)的冬令膏方同日開爐熬制。
在岳陽醫院的膏方制作室里,經驗豐富的中藥師朱曉春一邊用竹攪片翻著紫銅鍋里的藥材,一邊對記者說,“我們每一個步驟都有嚴格的規范,藥材跟著處方走,才能確保質量安全。很多有效成分都含在藥渣里,只有榨得干干凈凈,才能讓患者獲得最大的藥效。”他介紹,岳陽醫院堅守古法炮制工藝,用紫銅鍋煎煮,分七個步驟:配方、浸藥、提取、濃縮、收膏、分裝、晾膏。完成這七個步驟需要一天半到兩天時間,最終出爐的是一人一方、原汁原味的養生膏方。
當天,第一批膏方的“頭汁”煮好,藥師們取出藥汁后,繼續煎煮、壓渣提取“二汁”,最后將“頭汁”“二汁”合并放置在容器中沉淀。明天,首批膏方將進入收膏階段。收膏前,藥師還會按照處方,依次兌入阿膠、鱉甲膠、黃明膠等膠類,黃酒和糖類,還有各種珍貴的細料,如:蟲草、人參、鹿茸等。經過文火熬制,待黑色膏體逐漸變稠,藥師用竹板挑起膏體檢查,能滴下成片,也就是“掛旗”,才算收膏完成。隨后,經過分裝和晾膏,膏方才大功告成了。
“民間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少病痛’的說法。”岳陽醫院老年病科首席專家陳咸川說,“隨著大眾健康意識日益增強,膏方進補逐漸成為民眾關注的養生方式。膏方兼具滋補強身、延緩衰老、防治疾病等多重功效,冬季服用可增強相關臟腑的化生功能,補充一年中消耗的精、氣、神、血、津、液等,在扶正固本的同時驅除病邪,從而實現延緩衰老、減輕病痛的效果。”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根據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規律而定的中醫養生原則,膏方正是適應冬天氣候環境的養生方法。”岳陽醫院心病科首席專家符德玉介紹,“膏方的主要作用是扶正補虛,作為中國冬令進補的傳統保健藥劑,在冬令閉藏時節對多系統的疾病都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能夠幫助廣大市民防治疾病,改善體質,提高生活質量。”
在曙光醫院,記者看到,近60只紫銅鍋整齊擺放,藥師們一絲不茍使用傳統古法炮制,每一步都有著嚴格的操作規范和時間要求。古樸的制作工藝保障膏方質量,創新型的制劑形式吸引更多關注。傳統青花瓷罐、便攜小包裝、“棒棒糖”膏方……曙光醫院在膏方劑型上大膽創新,不僅照顧到各個年齡階段的中醫“粉絲”,還擴大了膏方養生的“朋友圈”。
曙光醫院院長房敏介紹,2013年“海派膏方文化”被列入上海市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該院率先成立了相關工作室。10年間,工作室持續開展海派膏方文化的調查、挖掘、收集、整理,并充實項目文字和圖片基本檔案。
開爐儀式之后,在第四屆上海市民冬令養生節暨曙光醫院膏方養生節系列活動中,來自曙光醫院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肺病科、老年醫學科等科室的專家們為民眾提供冬季健康咨詢、答疑;醫護人員們還為民眾展示傳統冬令養生八段錦功法,動靜相兼、神與形合、氣寓其中,吸引了民眾紛紛跟練。“我平時工作比較忙,作息不規律,三年前還出現失眠的情況。我嘗試膏方調理,效果不錯,今年打算繼續調理。”陳小姐對記者說。
“膏方歷史悠久,療效確切,適用人群亦十分廣泛,如慢性病,病久虛弱的患者,大病重病、術后產后身體虛弱的患者,先天不足、后天失于調養而體質虛弱者,都適合運用膏方來調養。”曙光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醫師吳歡接受采訪時說,近年來,城市中因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長期勞累、體力透支、精神壓力過重等因素導致身體虛弱的亞健康狀態者越來越多。曙光醫院黨委書記周強峰希望民眾重視秋冬時令養生,改善身體亞健康狀態,推動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發展。(記者 陳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