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又一批三甲醫院主治醫離開體制!
原標題:又一批三甲醫院主治醫離開體制!
作者:張強醫生
來源:張強醫生(ID:drsmiles)
又有一批優秀的主治醫師,即將告別工作多年的三甲醫院,加盟張強醫生集團,參與張強醫生集團血管外科品牌在全國布局落地的戰略行動。
在交流期間,他(她)們的眼睛散發著光芒和自信。我強烈地感覺到,他(她)們對自己內心所求,非常清晰。
在我看來,能夠看清和放棄大多數醫生所依戀的體制內“福利”和”資源”,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強大的自我突破能力。而具備自我突破能力,幾乎是所有優秀醫生的基本特征。
關于職稱晉升
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醫生都是自由執業,也沒有職稱制度之說。歐美國家的Resident(住院醫生)從嚴格意義來講,還不算執業醫生。因此,美國的住院醫生沒有薪水,只有每月數千美元的津貼。而一旦成為Attending醫生,收入可翻5~10倍,社會地位也得到確立。
中國醫生的職稱制度是否合理,我不敢妄評。但是,不少醫生為了上職稱花了一輩子時間。
職稱評審中產生的論文科研作假、拍馬須臾、勾心斗角的事例也屢見不鮮。公立三甲醫院院長心知肚明:職稱評審制度最容易“拴住”醫生。
事實上,職稱制度耗費了醫生大量的精力,扭曲了部分醫生的從醫心態。當醫生的優劣無法辨別的時候,社會上就會產生盲目相信高職稱醫生的現象。殊不知,職稱評審和臨床能力并不一致。有些高級職稱專家只會搞論文,不會看病,患者誰遇上誰倒霉。
醫生集團的生存之本,是患者口碑。因此,醫生集團采用國際上通行的Attending制度(類似:主診醫生),在改革職稱制度上先走一步。患者最終需要的,是富有責任心、技術精湛的醫生。
關于醫保
基本醫保(包括農保)屬于國家醫保。我國醫保的特點是醫生的勞動價格調整嚴重滯后,導致以藥養醫成為大多數醫院的救命稻草。過度醫療(彌補收入不足)和粗糙醫療(降低成本)成為中國大部分醫院的頑疾,也損害了醫患信任。
我們用更好的技術和服務理念來服務患者,也脫離不了支付體系的完善。
幸好張強醫生集團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既可以自己投資醫療機構,又可以采用PHP合作模式。簽約國際醫院,就可以對接商業保險。簽約具有醫保資質的醫院,就可以對接醫保。當然,還可以服務更多愿意自費購買更好醫療服務的患者。
憑借核心技術和服務理念,張強醫生集團具有廣泛的發展機會。
關于科研
在這個時代,醫生可以去國際醫學期刊發表文章,可以到國際醫學會議上做報告,可以加入國際醫學學術團體,可以爭取國際合作課題。沒人在乎你姓公姓私,沒有“潛規則”讓你抱怨,更沒有人限制你舉辦學術會議。
不同的是,張強醫生集團沒有急功近利的土壤。走出圈子,才可以看到圈子外面更大的世界。
關于成長空間
醫生集團有更多的理由和動力鼓勵醫生去國際平臺交流。一是學習國際上的最新進展,二是輸出我們中國新一代醫生的經驗。
我常說,張強醫生集團最終要打造成中國優秀醫生團隊的黃埔軍校。我們要補上傳統醫學教育和醫院培訓體系中所缺失的課,訓練出一批具有領導力、人文修養和前瞻性眼光的外科醫生。
一批具有臨床創新能力、精力充沛、思維敏銳、渴求知識的優秀主治醫生,已經開始自我喚醒,走出體制吸取更多營養,放大自己的視野,成為中國醫改的主力軍。
關于走出體制
很多三甲醫院醫生來問我,能不能在醫生集團兼職。
我說完全可以,只要足夠優秀,愿意按照醫生集團的理念和標準,都可以兼職。但是,我常常會提醒:兼職會占用醫生許多本應該給家庭和自己的時間,而且容易受到工作單位的質疑和限制。
而走出體制的醫生,可以每天聚焦在自己的未來事業和生活,每天在面對和克服新的挑戰,每天在磨練自己的能力放大自己的視野,每天可以收獲患者的尊重和笑容。
更重要的是,只有經歷過體制外的磨練,才有挑大梁的機會和能力。
格局有多大,天地有多寬!
祝福你們,中國新一代主治醫師!
我將與你們同行,共同創造屬于你們的未來!
(原標題:2017,致中國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