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海濱旅游旺季,看似平靜的海面卻暗藏危險。離岸流導致的溺水事件頻發,敲響安全警鐘。如何識別被稱為海灘“頭號殺手”的離岸流?怎樣有效預防相關險情?萬一遇險,又該如何自救與施救?
“很多海邊事故都由離岸流引起,但大部分游客甚至沒聽說過它。”海南省萬寧市藍天救援隊副隊長吉祥介紹,離岸流,學名裂流,是海浪沖上沙灘后回流入海時形成的一股狹窄而強勁的水流。它的出現沒有固定規律,但可以通過一些視覺特征來辨認。如果在兩邊都是白色浪花的區域中,出現一段相對平靜、沒有浪花且水色偏深或偏黃的條狀水域,就很可能有離岸流,應立刻遠離。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相關險情?“首先是控制安全水深,在海邊游玩,水位保持在膝蓋以下比較安全。”吉祥說,一旦水深及腰,人在離岸流的沖擊下就容易失去平衡被帶走。對兒童的要求應更嚴格,水深切勿沒過膝蓋,且家長必須寸步不離。
“對不熟悉當地情況的游客而言,避免在無人看管的‘野海灘’下水,選擇有救生員巡視的正規浴場尤為重要。”吉祥還提醒,“漲潮不登礁,退潮不游泳”,退潮時海水回吸力量大,更容易產生離岸流。
萬一不慎被卷入離岸流,該怎么辦?“關鍵是保持冷靜,切勿逆流向岸邊游,這會迅速耗盡體力。”吉祥針對不同情況給出了自救建議。如果會游泳,應保持體力,游向與海岸平行的兩側。離岸流的寬度通常只有10米至20米。游出這片區域后,再轉向游回岸邊。如果體力不支,可以隨波逐流,漂到100米開外,流速減緩后再擇機游回。
如果不會游泳,應立即采取“水母漂”姿勢自救,“抱緊雙肩,身體迅速后仰,頭部盡量后靠,全身放松。”吉祥解釋,這樣能讓身體重心上移,口鼻更容易露出水面呼吸,為等待救援爭取寶貴時間。
吉祥特別強調,發現他人遇險,非專業人士切勿貿然下水施救。可以第一時間大聲呼救,尋求專業救援人員幫助,并撥打救援電話。同時,可以將救生圈、密封的空塑料瓶等能漂浮的物品拋給溺水者,幫助其等待救援。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1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