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加強根源監管堅決杜絕疫情部分散播
當前世界范圍內疫情形勢仍然嚴峻,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是我國防控工作重中之重。進一步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有效應對新情況、新問題、新風險,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不斷提升防控水平和綜合治理能力。面對境外輸入病例大幅增加和進口冷鏈傳播輸入病毒的壓力,必須嚴格落實預防性全面消毒處理,切實加強源頭管控工作,盡最大努
當前世界范圍內疫情形勢仍然嚴峻,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是我國防控工作重中之重。進一步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有效應對新情況、新問題、新風險,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不斷提升防控水平和綜合治理能力。面對境外輸入病例大幅增加和進口冷鏈傳播輸入病毒的壓力,必須嚴格落實預防性全面消毒處理,切實加強源頭管控工作,盡最大努
編者按:秋冬季正值諾如病毒急性胃腸炎感染高發期,諾如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常在學校、幼兒園等人員密集的場所引起聚集性疫情。那么,應該如何預防呢?人感染諾如病毒后,一般12-48小時出現癥狀,導致急性胃腸炎,主要表現為嘔吐、腹瀉、發熱、畏寒等。諾如病毒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病原體,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包括攝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4日電(記者 張尼)今天是“聯合國糖尿病日”。全世界每6秒鐘就有一個人因糖尿病死亡,中國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位居全球第一,成年人總糖尿病患病率為12.8%……糖尿病這一“無聲的殺手”已經嚴重危害民眾健康并給社會帶來沉重經濟負擔。資料圖:民眾在某醫院門診樓內排隊掛號。 中新社記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 張尼)“過去40年間,中國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幅在10倍以上,且目前仍在上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周迎生13日在北京透露了這樣一組數字。專家強調,目前,國內糖尿病年輕化趨勢十分明顯,在門診中甚至有中學生發病的情況出現,應當引起高度重視。資料
中新網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 杜燕)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醫藥、中西醫結合療法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及中醫藥領域專家認為,要與時俱進傳承發展好中醫藥,并發揮中醫藥優勢讓老百姓得到更好的服務。 “兩個90%”彰顯中醫藥抗疫擔當今天,記者從中國中醫科學院與人民政協報社聯合舉辦
中新網上海11月13日電 (記者 陳靜)在中國,肺癌是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每年肺癌發病人數眾多。中華肺癌學院院長,上海市胸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韓寶惠教授13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往,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往往不到一年,然而現在很多患者憑借新的治療方式活過了八年,甚至十年;未來,我們有信心將肺癌變成‘慢
中新網銀川11月13日電 (楊迪)11月13日,寧夏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宣傳教育中心在寧夏醫科大學正式成立。該宣傳教育中心也是寧夏依托醫學教育資源成立的首家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宣傳教育中心。寧夏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宣傳教育中心成立。 楊迪 攝該宣傳教育中心主要職責是開展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
中新網濟南11月13日電 (孫婷婷)今年11月15日是第4個世界臍帶血日。山東省臍血庫主任楚中華介紹說,截至目前,該庫已出庫臍帶血5800余例,救治了5000余人,在治療血液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方面有獨特優勢,為大量患者帶去康復的希望。2020年“愛與希望”世界臍帶血日活動13日在山東第一醫科大
中新網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 杜燕)正值第14個聯合國糖尿病日來臨之際,來自政府部門、醫療機構、醫療企業代表等今天齊聚線上,共話糖尿病防控工作,認為要豐富健康教育載體和形式,打造好糖尿病預防的“社會疫苗”。 打造好糖尿病預防的“社會疫苗”今天,由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宣傳組、國家衛生健康
中新網上海11月13日電 (陳靜 胡楊)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彭永德教授13日接受記者采訪時總結了“中國式血糖”的三大特點:胰島損傷早、餐后血糖高、標準治療晚,并呼吁糖尿病患者要加強胰島素起始治療和長期規范治療意識。他說,糖尿病本身不可怕,但是過高的血糖會引起多種慢性并發癥,最后導致多種
好于預期!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傳來好消息◎ 科技日報記者 瞿劍 據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最新消息,由其研發的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在多國進行的Ⅲ期臨床試驗現已接近尾聲,試驗各項數據均好于預期; 國藥中國生物將嚴格按照相關程序推進疫苗研發,“不會省略任何一個環節,確保提供安全性最好的疫苗”。 國藥中國生物介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主任醫師蔡三軍—— 大腸癌是可防可治的(健康直通車(第41站))在中國,什么病是最嚴重的死亡原因?腫瘤。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腫瘤發病率數據,2018年全國有393萬新生惡性腫瘤患者,相當于平均每7.5分鐘就有一個人患癌,每天有1萬多人會發生惡性腫瘤。其中,大腸癌的發病
隔夜菜怎么吃才健康(吃出健康來)工作日的中午,我經常會用頭天晚上的飯菜做便當。您可能會問了:不是說隔夜菜不健康嗎?隔夜菜健不健康,不能一言以蔽之,跟儲存條件、食材、烹調方法都很有關系。許多人擔心隔夜菜不健康,是因聽說“隔夜菜會致癌”——隔夜菜會產生大量亞硝酸鹽,亞硝酸鹽進入體內會生成亞硝胺,這是
中新網深圳11月12日電(記者 鄭小紅)國內首次以“合成免疫學”為主題的學術會議--合成免疫學前沿論壇,12日在深圳召開,探討腫瘤免疫治療、合成細菌療法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未來發展方向。此次論壇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工程生物學學院、深
編者按:近期,新疆喀什、天津、上海、安徽相繼出現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目前我國已進入冬季,而秋冬是流感等傳染病高發季,面對新冠與流感“雙流行”風險,上海疾控中心提醒大家,關于新冠肺炎的這些知識點可以拿出來溫習了。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是什么?新冠肺炎以發熱、干咳、乏力為主要表現。部分患者以嗅覺、味覺減退
中新網成都11月12日電 (王鵬)記者12日從四川省人民醫院獲悉,該醫院日前順利為一名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術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據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臟外科中心主任黃克力介紹,首例接受植入患者為42歲男性,臨床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規范藥物治療多年無效
中新網上海11月12日電 (陳靜 晏雪鳴)由上海市兒童健康基金會、上海市兒童醫院、遵義市婦幼保健院共同主辦的第十季“千里送醫到遵義”落下帷幕。記者12日獲悉,10年中,共有123名先天性疾病患兒通過該項目,在社會各界的資助下接受了慈善手術,累計使用善款433萬余元人民幣。2011年,為救助遵義老區貧
中新網上海11月12日電 (陳靜江一舟王廣兆)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代謝》12日刊登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邵志敏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該研究率先在國際上基于多維組學大數據,對“最難治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進行代謝特征分析,揭示了全新靶點,為患者盡早獲得精準治療帶來新希望。據悉,近日,邵志敏團隊連續獲得
國家組織集中帶量采購,均價大幅降低—— 心臟支架 超萬元降至七百塊本報記者 李紅梅11月5日,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在天津市開標,產生擬中選結果,擬中選產品10個,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本次集中帶量采購的冠脈支架材質為鈷鉻合金或鉑鉻合金,載藥種類為雷帕霉素及其
中新網武漢11月12日電 (武一力 張芹)作為第二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重要論壇之一的“龍陽湖論健”12日在武漢舉行。論壇現場,“呼吸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產學研基地武漢分中心項目”“互聯網醫藥—智藥云平臺”“呼吸與危重癥學科建設”等20個大健康產業重點項目及多個人才項目集中簽約。負壓隔離病床、隔離凈化采樣臺
新華社天津11月10日電(記者梁姊、王井懷)10日上午,天津市濱海新區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布《關于做好居住中風險地區干部職工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提出,居住中風險地區干部職工須持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到崗工作,核酸結果出具前暫緩到崗。11月8日凌晨2時,濱海新區疾控中心實驗室報告環境樣本中一個冷庫
新華社天津11月10日電題:張伯禮:用“中國方案”抗擊疫情新華社記者宋瑞、栗雅婷、張建新在9日“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剛剛從武漢回來的張伯禮臉上洋溢著微笑,“我去武漢市中醫醫院,他們寫了個大橫幅,歡迎張伯禮回家,我感到很親切,就像是回家的感覺。”“人民英雄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0日電題:專家:新疆疫情救治關口前移幫助患者早日康復新華社記者潘瑩、白志強自10月24日在每周常態化核酸檢測中主動發現首例感染者以來,截至11月9日24時,新疆(含兵團)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已連續兩天“零新增”,眼下,一些病人已經治愈并陸續出院,部分無癥狀感染者也逐漸解除醫學
“老年人都意識到秋冬交替防中風。”日前,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彭福華教授在義診活動上說,“遺憾的是,我們發現很多老人家,他雖然吃了降壓藥或降糖藥,但血壓、血糖的控制仍達不到標準,這是很危險的。”針對腦卒中危險因素,應采取有效的一、二、三級預防措施,可以降低腦卒中的發生。控制已患病者的病情
南方日報訊 (記者/楊世華 張俊 通訊員/黃智 孫俐莉 關向榮)金秋時節,稻谷飄香,時下正是晚造水稻收獲時節。筆者獲悉,由袁隆平院士團隊在陽春市春灣鎮自由村高村自然村試驗種植的超級雜交有機水稻進入成熟期,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筆者在高村超級雜交綠色有機稻試驗田看到,該片試驗田面積31畝,主要種植有“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