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是一年最悶熱潮濕的階段,也是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根據古人“天人相應”的理論,當自然界的陰陽平衡發生動態變化時,人體的陰陽平衡也要隨之發生改變。
7月15日開始,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而且今年是40天“超長”三伏天。
初伏:7月15日-7月24日(10天)
中伏:7月25日-8月13日(20天)
末伏:8月14日-8月23日(10天)
如何調理
起居調養
合理作息,保證睡眠
三伏天晝長夜短,人體容易感到疲勞。因此,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中午可適當午休,以緩解上午的疲勞,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避暑降溫,避免直曬
盡量減少在烈日下的戶外活動,如需外出,應做好防曬措施,如佩戴遮陽帽、太陽鏡,涂抹防曬霜等。室內可使用空調、電扇等降溫設備,但需注意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以免引發感冒或空調病。
勤洗澡,保持清潔
三伏天出汗多,身體容易滋生細菌,因此應勤洗澡,保持皮膚清潔。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以免加重身體負擔。洗完澡后可適當擦拭爽身粉或痱子粉,預防痱子、濕疹等皮膚病。
飲食調養
少貪冰涼,固守元氣
三伏天,人體的陽氣都浮在體表,五臟六腑陽氣較為虛弱,如果再過度吃寒涼的食物或飲料,無疑是讓趁火打劫,尤其對于素體虛寒的人。所以,在三伏天里,應該多喝熱茶或常溫的涼白開。
少吃甜食,健脾益氣
三伏天是冰激凌、甜品、碳酸飲品最受歡迎的時節,適當糖分在緩解疲勞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攝入過多糖分容易導致食欲不振,讓苦夏癥狀更嚴重。會引起一些濕邪停留在體內,這時候患者會出現一些不愿吃飯,身體困倦的臨床表現。
三伏天沒胃口、沒有食欲是不少人的通病。脾胃為后天之本,吃不好就會引發很多問題。
食用苦味,清心火熱
中醫認為,夏天與“心”相應,一到夏天人們都容易犯“心火”,而這也是對身體最大的消耗。中醫把人體的內臟,也就是肝、心、脾、肺、腎,對應氣味中的酸、苦、甘、辛、咸,心和苦相對。苦味食物苦味食物有補氣固腎、健脾燥濕的作用,可平衡機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