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17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二次全國眼科學學術大會在福州召開,會上,中國僑聯、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與愛爾眼科聯合宣布,“視覺健康精準扶貧”工程現已全面啟動,自2017年起,未來3年內為全國500個貧困縣共50萬名貧困患者提供白內障等眼病手術援助,推動我國精準扶貧工作深入開展,減少農村“因盲致貧、因盲返貧”現象發生。
大會期間,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何繼寧公布了“視覺健康精準脫貧”工程的具體落地進展情況,他介紹:工程已經開始進行第一批縣域的籌款,進入全面啟動狀態。
據了解,未來3年內,該工程將逐步覆蓋到目前扶貧攻堅戰中,建檔立卡需要精準脫貧的4000多萬貧困人口中的大約50萬致盲性眼病患者,共覆蓋全國500個縣,全國多個貧困縣區已成為“視覺健康精準扶貧”工程第一批實施地,每個縣都將有不少于100人通過接受免費的白內障手術治療恢復視力。全球最大的眼科醫療機構愛爾眼科作為工程的具體執行方,將投入包括現金、藥品、設備、車輛、專業技術人員等在內的價值約1億元配套資源。
根據抽樣調查和大數據分析,當前4300多萬貧困人口中,約有60-70萬致盲性眼病患者,其中白內障、眼胬肉、糖尿病視網膜病、角膜病變等眼病患者50萬人左右,可以通過治療減輕減緩病癥甚至重見光明。而作為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白內障的致盲性高達47%。盡管在現代醫療水平下,通過手術治療就可以達到良好的防盲、復明效果,但在一些貧困的農村地區,不少老人由于貧困、醫療衛生條件有限等,直至完全失明都沒有接受有效的治療。并且由于患者喪失了自主生活、勞動的能力,為家庭生活的改善增加了沉重的負擔,“脫貧”變得更加遙不可及。
今年7月3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印發《“光明扶貧工程”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實現對建檔立卡白內障患者免費救治全覆蓋的目標。
作為落實國家“光明扶貧工程”的具體舉措,“視覺健康精準扶貧”工程匯聚政府、社會、專業醫療機構以及海內外華僑等多方力量,為國內貧困致盲性眼病患者提供高水平的眼科醫療服務,提高貧困人口健康水平,使其從根本上改變家庭貧困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