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山大溝深的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高山鄉岔巴村,村民老馬家墻上最顯眼的位置貼著兩份政策文件——《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服務指南》和幫扶政策“明白紙”。這個家里,一邊是癱瘓在床、需常年照料的母親,另一邊是患先天性心臟病、需持續治療的三歲兒子。生活的擔子很重,但墻上的那份大病保險政策,實實在在幫老馬扛住了最難承受的醫療花費。
老馬仔細算了一筆賬:2024年至今,兒子19次治療總共花了約18萬元。在基本醫保報銷8萬余元的基礎上,大病保險又對高額費用“二次報銷”近5萬元,最終醫療救助再一兜底,自家實際掏的錢還不到3萬元。
大病保險是什么?需要額外購買嗎?相比于廣為知曉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對許多人而言是一項不太了解卻又十分重要的“隱藏待遇”。作為附加在基本醫保框架內的第二重保障,大病保險專為應對重大疾病及高額醫療費用而設,目的是減輕重病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壓力,并不需要單獨購買。只要參加了城鄉居民醫保,就會自動獲得大病保險的資格。
處在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的高山鄉地如其名。岔巴村就坐落在海拔約2000米的高山頂上,老馬每次帶兒子去山下的縣醫院治療,都要在盤山路上騎一個小時摩托。而大病保險“一站式結算”的實行,為老馬省去了不少奔波。中國太保壽險甘肅分公司副總經理李康輝表示:“針對臨夏州醫保理賠時效長、理賠手續繁瑣等問題,分公司自2017年承辦當地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業務以來,著力完善當地大病保險報銷網點建設、打通‘一站式’即時結報系統對接,理賠時效從3天至15天壓縮至兩三分鐘。”
現在,像老馬這樣的參保人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時,系統會自動完成基本醫保與大病保險的同步結算,患者只需支付個人承擔部分,無須提交繁雜材料或多次跑腿,并且直接減輕了就醫資金壓力,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對于村民們來說,如今吃穿住都已不愁,最怕的還是一場大病拖垮全家。為防止“病根”變“窮根”,大病保險對困難群眾實施精準傾斜。在報銷政策方面,國家規定大病保險起付標準原則上不高于統籌地區居民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支付比例不低于60%;居民醫保疊加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原則上達到當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而針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和返貧致貧人口,大病保險起付標準降低50%,支付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并取消最高支付限額。目前,包括兒童白血病、先心病、肺癌等花費高昂的大病在內,符合規定的都可以通過大病保險報銷。《2024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顯示,2024年,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累計惠及農村低收入人口就醫21831.7萬人次,減輕醫療費用負擔1961.61億元。
為擴大群眾對政策的知曉率,中國太保壽險甘肅分公司組建宣傳隊深入臨夏州上千個行政村,發放資料16.27萬份,用民族語言讓鄉親們讀懂政策,參保率從約70%提升至98%。截至今年9月份,臨夏州大病保險累計賠付78.83萬人次、賠款總計14.28億元,其中貧困人口累計賠付48.73萬人次、賠款總計7.22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