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是“全國愛牙日”,“牙齦線后移”是人們比較關注的熱點話題。“牙齦線后移”在臨床上被稱為“牙齦退縮”,是牙周炎常見的伴隨癥狀。如果不及時干預矯正口腔衛生習慣,可能導致牙根敏感等問題。
“牙齦線后移”與年齡增長
沒有直接關系
許多人在照鏡子的時候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齒好像越來越長,牙根和牙根之前出現三角形空隙,牙齦線后移了,這一現象在醫學上被稱為“牙齦退縮”,醫生介紹,這跟年齡增長沒有直接關系。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綜合二科副主任醫師 許桐楷:最大的原因是牙周炎癥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刷牙方法不當。如果說大力橫刷,配合較硬的刷毛,有可能會造成牙齦受傷。長期的慢性磨損之下,牙齦也會發生退縮。
如果是刷牙習慣造成的牙齦退縮,及時糾正錯誤的刷牙習慣,可以有效防止牙齦繼續退縮。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綜合二科副主任醫師 許桐楷:大家在選購口腔清潔用品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追求那種硬毛,刷起來非常過癮的感覺。其實刷牙的主要目標是附著在牙面上的牙菌斑,牙菌斑雖然比較頑固,但實際上把它從牙面上清潔下來并不需要很大的力量,軟毛牙刷是可以勝任的,而且相對于硬毛牙刷,軟毛牙刷能夠更容易地進入牙齒表面崎嶇不平的各種死角,其實能夠對牙齒進行更徹底的清潔。
醫生介紹,大多數人發生牙齦退縮的情況,還是由于牙周炎造成的,牙齦退縮往往是牙周炎發展到較嚴重階段的表現。
據統計,我國35~44歲人群中,牙周健康者不足10%,牙周炎初期多表現為牙齦發炎,若及時治療并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通常不會導致牙齦退縮。如果牙齦發炎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牙周疾病長期存在,牙齦退縮便會隨之而來。
牙齦退縮對健康有顯著影響
牙齦退縮與年齡增長并沒有直接關系,不過日積月累的牙周疾病確實會讓牙齦退縮的風險逐步升高,而且“牙齦線后移”對我們的健康還會造成顯著影響。
醫生介紹,發現牙齦退縮,預示著牙周炎已經比較嚴重了,可能導致牙根敏感、食物嵌塞、根面齲壞等問題。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綜合二科副主任醫師 許桐楷:牙齦實際上是我們下方牙槽骨是否健康的一個表征,牙齦已經退縮意味著牙根周圍發生了“水土流失”,可能意味著牙齒要開始出現松動,甚至最終的脫落。如果說牙齦退縮發生在后牙,會使得每天吃完飯以后,這個地方會積存大量的食物殘渣,給細菌的增殖提供溫床,進一步加重局部的牙齦炎癥,并且可能導致鄰面的齲壞、蟲牙等一系列的問題。
醫生提醒,因為牙周疾病引起的牙齦退縮,一定要到專科醫院進行系統治療,并且在治療后養成定期口腔檢查的習慣。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綜合二科副主任醫師 許桐楷:已經有了癥狀就要及時就醫,雖然說牙周炎有一系列的治療手段,但是這些治療手段僅僅是為了我們的口腔狀況回到一個相對健康的狀態,而要把健康的狀態維持下去,其實更主要的還是要靠大家每天自己在家刷牙漱口、用牙線進行的這種口腔清潔。
對于已經發生退縮的患者,可通過膜齦手術進行改善。手術通過自體牙齦組織移植或使用人工生物材料填補缺損的牙齦。特別是在正畸治療過程中,需充分考慮牙齦退縮的風險,必要時進行預防性牙齦增厚。
牙齦退縮 這些誤區要注意
關于牙齦退縮以及牙齒護理,人們經常有一些誤區。
洗牙會造成牙齦退縮?錯!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綜合二科副主任醫師 許桐楷:洗牙之前這個局部牙齦已經受損了,還沒覺得牙齦退縮,是因為這個地方的牙齦在炎癥的刺激下是一個腫脹的狀態,同時這里頭可能還塞滿了牙結石、食物殘渣、牙菌斑這些東西,所以說你會覺得好像沒縫。實際上牙縫已經產生了,牙齦的退縮已經形成了,保持這個牙縫以后的通暢,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避免這個地方繼續發生炎癥,也就避免了牙齦的進一步退縮。
牙齒出血的時候刷牙要避開出血牙齒?錯!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綜合二科副主任醫師 許桐楷:刷牙出血實際上就是身體在向你預警,有很多朋友是因為這地方出血,就覺得這地方受傷了,我要靜養就不敢刷它了,這樣的話其實往往會加重局部的臟,會使得炎癥越來越重,更容易出血,應該是加強這一局部的刷牙。
懷孕生產后出現“牙齦退縮”是月子沒坐好?錯!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綜合二科副主任醫師 許桐楷:生了一個或者兩個孩子以后,覺得自己的牙口大大不如以前了,牙齦也萎縮了,實際上是孕激素這種激素水平的劇烈變化會使得口腔中的炎癥被放大。坐月子期間,對于口腔衛生的維護有著一些不科學的認知,覺得不應該刷牙或者用一些其他的手段來清潔,這些都是錯誤的。在備孕階段,就應該進行詳細的口腔檢查,否則的話如果說您在懷孕之前就有一些口腔中的這種隱患,那么往往會在懷孕期間被放大。
“老掉牙”,老了掉牙是不可避免的?錯!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綜合二科副主任醫師 許桐楷:過去民間有一種說法就是叫“老掉牙”,但實際上老和掉牙這兩件事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而是長期的牙周炎癥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實際上,如果我們能夠從小的時候就注意口腔衛生,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每年進行專業的口腔潔治,可以讓大家在80歲的時候,依然擁有20顆或以上具有功能的天然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