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最新研究:一款阿爾茨海默病疫苗顯示安全性和免疫應答
中新網北京6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衰老》最新發表一篇醫學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針對俗稱老年癡呆的阿爾茨海默病(AD)研發的一款疫苗進行2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這款名為AADvac1的疫苗安全性良好,而且能在輕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體內誘導免疫應答。不過,論文也提醒
中新網北京6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衰老》最新發表一篇醫學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針對俗稱老年癡呆的阿爾茨海默病(AD)研發的一款疫苗進行2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這款名為AADvac1的疫苗安全性良好,而且能在輕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體內誘導免疫應答。不過,論文也提醒
當前的廣州,正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廣東省中醫院派出多批護理隊伍,支援當地大規模核酸檢測工作。“我和身邊同事都在學習葉欣護士長的精神,努力奉獻自己。”一位參與支援的護士說。1956年,葉欣出生于廣東徐聞一個醫學世家。1974年,葉欣被招進廣東省中醫院衛訓隊。1976年畢業時,因護理能力測試成績名列前
中新網上海6月11日電 (陳靜 徐蘭青)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不僅讓人賞心悅目,還能讓自己的笑容更自信。牙齒的正畸備受年輕人的關注。此間口腔科專家王穎11日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無論如何矯正、采用哪種矯正器,都離不開專業正畸醫生的正確診斷和矯治方案。她指出,做牙齒矯正需到正規醫院治療,由專業醫生根據個人
中新網煙臺6月10日電 (王嬌妮 馬雙軍)記者10日從煙臺開發區管委會獲悉,由榮昌生物制藥(煙臺)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中國首個原創性抗體偶聯藥物(ADC)新藥——維迪西妥單抗獲得中國藥監局上市批準。胃癌是中國第二大癌癥,2020年新增患者約47萬人。維迪西妥單抗適用于至少接受過2種系統化療的HER2過
中新網西寧6月9日電(祁增蓓)“銀屑病規范化診療中心各單位間資源互通、經驗共享,各方既是數據生產者,也是數據使用者,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嘗試。”9日,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黃詠梅告訴記者。4月中旬,第四屆皮膚科可持續快速發展北大高峰論壇暨國家皮膚與免疫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年會上,國家皮膚與免疫疾
生物學家呼吁監督未經證實的干細胞療法科技日報北京6月8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8日,國際干細胞研究協會的專家在《干細胞報告》雜志上發表評論稱,推廣和營銷未經證實的干細胞療法是一個全球性問題,需要一個全球性的解決方案。作者呼吁世界衛生組織建立一個再生醫學咨詢委員會來解決這一問題,并為世界各國提供指導。
據國家醫保局最新消息,安徽省太和縣50家醫療機構不同程度存在違規違法使用醫保基金問題,涉及醫保基金5795.1萬元。其中,太和縣第五人民醫院等11家醫院存在嚴重欺詐騙保問題,涉及醫保基金1387.3萬元。國家醫療保障局向全國醫保系統通報安徽省查處太和縣欺詐騙保案做法,要求各級醫保部門對醫保
中新網北京6月7日電 在當地時間4日開幕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中國學者共有17項研究獲得口頭報告發言,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正大天晴的安羅替尼成為中國首個在國外開展實體瘤患者Ⅲ期臨床試驗獲陽性結果的創新藥。多位業內專家接受采訪時表示,相關藥品的臨床研究代表了國際對中國創新藥的認可。ASC
針對當前異地就醫報銷結算過程中存在的諸多不暢,專家認為,這反映出當前醫保信息系統尚不完善、經辦能力有限、各地經辦管理服務機制不統一等問題。對此,專業人士建議推動全國醫保經辦業務的標準化,提升異地醫保結算信息系統的穩定性。5月29日,在一個專為廣西異地就醫患者提供醫保經辦服務的QQ群中,1個小時的時間
中新網上海6月2日電(記者陳靜)中國心血管病患者人數眾多,心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上升。記者2日獲悉,在第十五屆東方心臟病學會議(OCC2021)期間舉辦的“心血管創新峰會”專場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希望拓展心血管醫師的創新思維,倡導“泛血管疾病”理念。他指出,應該對疾病認識的進行創新,將目光從
中新網廈門6月1日電 (李思源 黃美寶)“一雙筷子比不過一捆筷子,后者比前者來得更加堅實。”廈門長庚醫院院長蔡熒煌1日表示,規范化診療是一種團隊治療模式,突破了以往單個醫生治療的局限,能更好地為病患謀求福利。當天,廈門長庚醫院舉行銀屑病規范化診療中心揭牌儀式,蔡熒煌見證了該中心的誕生。作為臺資三甲醫
新華全媒+|電子煙改頭換面仍在網售,非法添加傷害更大新華社廣州5月30日電(記者毛一竹、李嘉樂)酷炫的外殼,誘人的水果香,披著時尚外衣的電子煙悄然潛入校園,俘獲了不少青少年。記者在5月31日世界無煙日到來前夕調查發現,盡管國家有關部門敦促電商平臺關閉電子煙店鋪、下架電子煙產品,但在某些電商平臺上
中新網上海5月28日電 (記者 陳靜)支氣管胸膜瘺是一種非常兇險的肺部術后并發癥,一旦發生嚴重感染,將危及生命且死亡率很高。記者28日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獲悉,該院成功救治復雜支氣管胸膜瘺患者,匠心修補“支氣管胸膜瘺”,醫生們以精湛的手術技術對瘺口進行修整和縫合,結束了患者帶“管”生
中新網上海5月25日電 (記者 陳靜)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病,且復發病人特別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皮膚科主任鄭捷教授25日接受采訪時表示,人的一生中90%-95%的人都生過蕁麻疹。女性、中青年、城市人群居多。5月25日是全國護膚日,由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分會倡議并設立,旨在通過開展一系列宣傳
中新網北京5月21日電 (徐婧)近視的人會不會花眼?專家回答:會。人只要變老,就會花眼,像長白頭發一樣。21日,提供眼科“大屈光”解決方案的“老視矯正手術中心”正式落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以下簡稱“北京同仁醫院”)。這是記者在21日舉辦的“視力不受限 人生不設限”老視健康教育中國行公益活動
中新網上海5月21日電(陳靜 徐蘭青)心力衰竭是當今心血管最受關注的熱點之一,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規范化診療和管理非常重要。記者21日獲悉,中國心力衰竭中心淀粉樣變性心肌病教育項目基地落戶率先開展心肌病門診的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將著力探索心肌病的精準診療,對心衰罕見病患者實施優化管理。近二十年
28歲的劉女士,一月前突然出現耳鳴、聽力下降,且有耳脹滿感,本以為是工作壓力大上火了,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癥狀仍然不見好轉。到醫院一查,結果竟患上了突發性耳聾,且主要誘因就是:熬夜!劉女士恍然大悟,原來熬夜不止會脫發,還能導致耳聾。還不止于此, 熬不完的夜、刷不玩的劇、放不下的手機、加不
中新網上海5月19日電 (記者 陳靜)房顫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最大的風險就是腦卒中。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馬長生19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心房顫動(房顫)的治療進入節律控制時代。據了解,房顫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75歲以上的老年群體中發病率高達
在檢驗科,經常接到這樣的咨詢電話:“你好,我想抽血檢查XX項目,請問需要空腹嗎?”“我今天早上抽血前喝了牛奶,對檢驗結果會不會有影響啊?”“醫生,我這個指標偏低,是不是因為我早上喝了太多水造成的?”……抽血、驗大小便等是我們體檢、手術等必做的項目,如何正確抽血、留取檢驗標本呢?記者特意采訪了廣州市紅
中新網蘭州5月18日電 (記者 丁思)18日,國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National 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簡稱“MMC”)揭牌儀式(蘭州站)在蘭大一院舉行,蘭州也成為此次“健康中國—MMC西部行”活動首站,義診和醫護培訓還將走進西寧、克拉瑪依。活動旨在提高
中新網上海5月16日電 (記者 陳靜)讓更多神經脊柱患者得到精細化的治療成為醫學專家思考的問題。上海冬雷腦科醫院神經脊柱中心主任張學軍16日接受采訪時表示,神經外科醫生更加重視對脊髓、神經的保護,專家們創新采用神經內鏡和椎間孔鏡開展脊柱、脊椎手術,更加精準,患者創傷更小,恢復更快。脊柱是人身體的“頂
中新網北京5月16日電 (記者 李純)中日友好醫院發展辦主任盧清君15日在北京表示,5G技術在醫療衛生行業應用的標準研究或將在今年下半年結題,標準初稿將提交相應的國家標準委員會。“2021中國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大會”當天在北京舉行。在大會開幕式上,中日友好醫院互聯網醫院正式揭牌運行。盧清君表示,中
擦亮中醫這塊金字招牌(深度觀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做好中醫藥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服務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養模式,使傳統中醫藥發揚光大。”遵循中醫發展規律,堅守中醫臨床思維,傳承中醫特色技法,是中醫藥振興發展的法寶。日前,筆者走訪北京多家中醫院,看他們如何探
在北京天通苑國際養老機構,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全科與健康醫學部部長王仲,與同事們一起為老人們檢測骨骼肌情況。 本報記者 方非攝本報記者 楊緒軍在北京天通苑國際養老機構里,有一間特殊的遠程診室。“五一”假期,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全科與健康醫學部部長王仲在這里剛一露面,老人們就立刻圍了上來。“您吶,比前兩天看起
中新網北京4月30日電 在2021年世界肺動脈高壓日到來之際,首個《中國肺動脈高壓患者生存現狀白皮書》30日在北京正式發布。該報告是基于中國首個大規模全國性肺動脈高壓患者生存現狀調研結果綜合而成,深入揭示了患者群體的診療現狀、生活質量與疾病負擔。 據《白皮書》調研結果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