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一體化成形 上海專家率先開展新技術造福耳缺損患者
中新網上海7月2日電 (陳靜 秦艷)利用3D打印技術一體化成形支架材料,做出逼真的耳朵,醫生為耳缺損患者一次性完成耳重建和聽力重建。這不是科幻故事的情節。記者2日獲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的專家通過升級版的3D定制耳支架植入為患者實現全耳廓再造,同時開展骨導式聽力裝置骨橋植入手術。9
中新網上海7月2日電 (陳靜 秦艷)利用3D打印技術一體化成形支架材料,做出逼真的耳朵,醫生為耳缺損患者一次性完成耳重建和聽力重建。這不是科幻故事的情節。記者2日獲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的專家通過升級版的3D定制耳支架植入為患者實現全耳廓再造,同時開展骨導式聽力裝置骨橋植入手術。9
不久前,26歲女孩當醫院陪診員的新聞,讓這個職業進入公眾視野。近日,一些職業陪診員分享自己的陪診經歷,再次使這個話題升溫。據介紹,陪診員服務對象有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不愿麻煩熟人的年輕人、丈夫無法請假陪同的孕婦以及不認識路的異地患者等。在新興職業不斷涌現的當前,陪診員的出現不足為奇。隨著人口老齡化加
中新網上海6月28日電 (陳靜 施嘉奇)脊髓性肌萎縮癥(SMA)是一種嚴重影響生命質量的遺傳性疾病。長期以來脊柱整形手術被視為脊肌萎縮癥的“禁區”。記者28日獲悉,一位脊柱側彎達176度的嚴重脊髓性肌萎縮癥患兒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成功獲得矯正。術后X光顯示,孩子的側彎角度減小至82度。從
中新網上海6月28日電(記者 陳靜)多發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好發于20-40歲的中青年,是目前全球最常見的青壯年致殘性神經系統疾病之一 。中國知名神經科專家徐雁教授28日在此間接受記者采訪時呼吁:任何藥物治療都是“雙刃劍”。多發性硬化患者如果在急性期不治療,不能很快地
中新網北京6月28日電 (記者 張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罕見病為患病人數占總人口的0.65‰—1‰的疾病。27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等表示要推進罕見病診療生態體系再升級。有醫學專家介紹,目前世界上共有7000多種罕見病,在中國已經發現超過1400種。罕見病雖然發病率低,但病種較多,中國人口基數大
國家衛健委等10部門近日聯合制定《加強腦卒中防治工作減少百萬新發殘疾工程綜合方案》,提出推動建立全國統一的標準化卒中登記平臺,推進全國卒中診療個案登記管理。方案明確,醫療機構對需要緊急救治的腦卒中患者實行“先診療、后付費”,不得因費用原因延誤救治。腦卒中及其導致的殘疾,給患者、家庭以及社會造成了巨大
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近日報道,英國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經常喝咖啡的人患慢性肝病的風險較低,而且,咖啡的種類無關緊要,因為含咖啡因的咖啡和脫咖啡因的咖啡具有同樣的好處。在該研究中,南安普敦大學的奧利弗·肯尼迪及其同事分析了384818名咖啡飲用者和109767名不喝咖啡者的數據。在10.7年的中
中新網蘭州6月24日電 (記者 徐雪)“醫務工作是神圣的,我們面對的是需要解除痛苦的病人,是他們渴望得到幫助的面孔,我們只有用一流的技術和服務,盡心盡力做好每一件事,才能無愧于患者對我們的信任,無愧于我們神圣的職業。”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孫妍說。來自山東威海的孫妍于1988年如愿考入蘭
中新網上海6月22日電 (記者 陳靜)近年來,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骨質疏松癥(簡稱骨松)發病率不斷攀升,由骨松導致的骨折甚至死亡增加了社會醫療負擔。記者22日獲悉,中國正積極探索城市醫療集團與基層醫院合作等創新模式,推進分級診療落地,以提高基層骨松早篩早診率,做好骨松在基層的防控。中國初
中新網烏魯木齊6月22日電 (陶拴科)22日記者從新疆人民醫院獲悉,截至今年6月中旬,達芬奇機器人在新疆兩年多的使用,已經成功為500余例患者進行了手術,為患者解決了病痛。2019年9月,新疆人民醫院充分把握大數據智能化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在全疆率先首次引進使用了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通過智能化醫療為人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數風流人物“什么是科學家精神?態度上,要實事求是;方法上,要團結協作。首先要有好奇心和創造力,對未知的東西敢于去深入探索;其次要務實,實實在在地做好研究,不能跟風搖擺。”幾十年的從醫生涯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鐘南山秉持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20日電(記者 張尼)每3秒鐘全球就會新增一位癡呆癥患者,中國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規模龐大,且患病率逐年增長……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已經錯過了最佳診治時間。在專家看來,攻克阿爾茨海默病或寄希望于早期診斷。資料圖 康玉湛 攝近日,由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主辦的“2021
中新網上海6月17日電 (記者 陳靜)顱腦創傷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嚴峻的公共衛生問題。記者17日獲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首席專家、上海市顱腦創傷研究所所長江基堯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柳葉刀神經病學》發表特邀點評文章中指出,歐美國家對于重型腦損傷的顱內壓監測率為62%。與之相比,中國的
中新網北京6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衰老》最新發表一篇醫學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針對俗稱老年癡呆的阿爾茨海默病(AD)研發的一款疫苗進行2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這款名為AADvac1的疫苗安全性良好,而且能在輕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體內誘導免疫應答。不過,論文也提醒
當前的廣州,正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廣東省中醫院派出多批護理隊伍,支援當地大規模核酸檢測工作。“我和身邊同事都在學習葉欣護士長的精神,努力奉獻自己。”一位參與支援的護士說。1956年,葉欣出生于廣東徐聞一個醫學世家。1974年,葉欣被招進廣東省中醫院衛訓隊。1976年畢業時,因護理能力測試成績名列前
中新網上海6月11日電 (陳靜 徐蘭青)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不僅讓人賞心悅目,還能讓自己的笑容更自信。牙齒的正畸備受年輕人的關注。此間口腔科專家王穎11日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無論如何矯正、采用哪種矯正器,都離不開專業正畸醫生的正確診斷和矯治方案。她指出,做牙齒矯正需到正規醫院治療,由專業醫生根據個人
中新網煙臺6月10日電 (王嬌妮 馬雙軍)記者10日從煙臺開發區管委會獲悉,由榮昌生物制藥(煙臺)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中國首個原創性抗體偶聯藥物(ADC)新藥——維迪西妥單抗獲得中國藥監局上市批準。胃癌是中國第二大癌癥,2020年新增患者約47萬人。維迪西妥單抗適用于至少接受過2種系統化療的HER2過
中新網西寧6月9日電(祁增蓓)“銀屑病規范化診療中心各單位間資源互通、經驗共享,各方既是數據生產者,也是數據使用者,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嘗試。”9日,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黃詠梅告訴記者。4月中旬,第四屆皮膚科可持續快速發展北大高峰論壇暨國家皮膚與免疫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年會上,國家皮膚與免疫疾
生物學家呼吁監督未經證實的干細胞療法科技日報北京6月8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8日,國際干細胞研究協會的專家在《干細胞報告》雜志上發表評論稱,推廣和營銷未經證實的干細胞療法是一個全球性問題,需要一個全球性的解決方案。作者呼吁世界衛生組織建立一個再生醫學咨詢委員會來解決這一問題,并為世界各國提供指導。
據國家醫保局最新消息,安徽省太和縣50家醫療機構不同程度存在違規違法使用醫保基金問題,涉及醫保基金5795.1萬元。其中,太和縣第五人民醫院等11家醫院存在嚴重欺詐騙保問題,涉及醫保基金1387.3萬元。國家醫療保障局向全國醫保系統通報安徽省查處太和縣欺詐騙保案做法,要求各級醫保部門對醫保
中新網北京6月7日電 在當地時間4日開幕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中國學者共有17項研究獲得口頭報告發言,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正大天晴的安羅替尼成為中國首個在國外開展實體瘤患者Ⅲ期臨床試驗獲陽性結果的創新藥。多位業內專家接受采訪時表示,相關藥品的臨床研究代表了國際對中國創新藥的認可。ASC
針對當前異地就醫報銷結算過程中存在的諸多不暢,專家認為,這反映出當前醫保信息系統尚不完善、經辦能力有限、各地經辦管理服務機制不統一等問題。對此,專業人士建議推動全國醫保經辦業務的標準化,提升異地醫保結算信息系統的穩定性。5月29日,在一個專為廣西異地就醫患者提供醫保經辦服務的QQ群中,1個小時的時間
中新網上海6月2日電(記者陳靜)中國心血管病患者人數眾多,心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上升。記者2日獲悉,在第十五屆東方心臟病學會議(OCC2021)期間舉辦的“心血管創新峰會”專場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希望拓展心血管醫師的創新思維,倡導“泛血管疾病”理念。他指出,應該對疾病認識的進行創新,將目光從
中新網廈門6月1日電 (李思源 黃美寶)“一雙筷子比不過一捆筷子,后者比前者來得更加堅實。”廈門長庚醫院院長蔡熒煌1日表示,規范化診療是一種團隊治療模式,突破了以往單個醫生治療的局限,能更好地為病患謀求福利。當天,廈門長庚醫院舉行銀屑病規范化診療中心揭牌儀式,蔡熒煌見證了該中心的誕生。作為臺資三甲醫
新華全媒+|電子煙改頭換面仍在網售,非法添加傷害更大新華社廣州5月30日電(記者毛一竹、李嘉樂)酷炫的外殼,誘人的水果香,披著時尚外衣的電子煙悄然潛入校園,俘獲了不少青少年。記者在5月31日世界無煙日到來前夕調查發現,盡管國家有關部門敦促電商平臺關閉電子煙店鋪、下架電子煙產品,但在某些電商平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