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出現(xiàn)了以下這些癥狀,建議及時到血管外科就診排查是否存在血管疾病。
肢體涼、麻、痛:包括肢體畏寒怕冷,麻木不適,以及肢體活動后疼痛,肢體活動后疼痛醫(yī)學上也稱之為“間歇性跛行”,即指行走一段距離后出現(xiàn)的肢體肌肉部位酸脹疼痛,站立休息一會可緩解繼續(xù)行走,再行走一段距離后又重復出現(xiàn)疼痛癥狀,此外,如果不活動即出現(xiàn)明顯疼痛,甚至影響夜間休息,可能提示疾病發(fā)展嚴重,上述癥狀提示您可能出現(xiàn)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如不及時治療甚至會發(fā)展至截肢,需及時就醫(yī)血管外科。
肢體腫脹:尤其表現(xiàn)為早晨起床后減輕,下午加重的肢體水腫,或各種突發(fā)的肢體腫脹,要小心靜脈血栓,需要及時就診。深靜脈血栓形成大多發(fā)生在下肢。臨床表現(xiàn)常常為單側(cè)(左側(cè)多見)下肢的腫脹、疼痛等。長時坐位、長途飛行、外科大手術(shù)、腫瘤、長期臥床、創(chuàng)傷等,都是造成靜脈血栓的因素。靜脈血栓(尤其是深靜脈血栓)的危害包括:肺栓塞、血栓后遺癥、股青腫等。
肢體或足趾破潰:如果既往合并高血壓或者糖尿病的老人,因為意外受傷出現(xiàn)肢體或足趾破潰,且經(jīng)過1-2周也無法愈合,也可能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或糖尿病足的表現(xiàn),要及時就醫(yī)血管外科,否則破潰會繼續(xù)擴大,甚至威脅肢體甚至生命。
脈搏減弱消失:健康人可在腕部或腳面觸及明顯動脈搏動,如果搏動減弱或消失提示動脈狹窄或堵塞,需及時就醫(yī)。
發(fā)現(xiàn)“動脈斑塊”:體檢通過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血管“斑塊”,小小的斑塊脫落,就可能造成器官梗塞,切莫輕視。“小中風”與“中風”:突發(fā)眼睛視物不清、上肢或下肢活動障礙、失語、口腳歪斜等癥狀,可自行恢復,稱為“小中風”,往往是“中風”――腦梗死的前兆和危險信號,無論“小中風”或“中風”,都要看血管外科除外頸動脈、椎動脈或腦血管病變。
靜脈曲張:肢體青筋暴露,甚至瘙癢、發(fā)黑、破潰、靜脈炎癥等。
搏動性腫物:頸部、肢體或腹部摸到搏動性腫物,搏動頻率與心跳相近,提示可能存在動脈瘤,如不及時治療甚至會破裂危及生命。
急性胸背部疼痛:急性胸背部疼痛可能為夾層導致,發(fā)病突然,危險度高,病變常迅速向近端擴展導致心包填塞而致患者死亡,或向遠端延伸阻塞主動脈的分支血管出現(xiàn)相應部位缺血,其中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24小時死亡率>35%,超過一半的患者在48小時內(nèi)死亡,30天死亡率>95%。因此,盡早處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是挽救生命的關(guān)鍵。TAAD單一的內(nèi)科保守治療效果不好,一經(jīng)確診,應積極手術(shù)治療。
血管堵塞如何通?
血管堵塞通常情況下是因我們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引起的,血管是運輸通道,造成堵塞也一定和運輸?shù)奈镔|(zhì)相關(guān),我們?nèi)粘V羞^量攝取膽固醇、脂肪、鹽等,都會造成血管堵塞。值得注意的是,肥胖、三高人群尤其要警惕血管堵塞。
打通堵塞的血管,必須做到一個堅持,多吃三物。
一個堅持:堅持運動,每天堅持運動30分鐘以上,可以步行、快走、慢跑、游泳等,可根據(jù)自身的愛好進行安排。
兩個減少:一是需要減少鹽的攝入,每日鹽的攝入量不超過6g。二是減少高脂食物的攝取,特別是油炸類、奶油類食品,動物肝臟等。
多吃三物:指的是蕎麥、槐米和桑葉。
蕎麥一直是公認的降三高良品,它含有蘆丁,可降低血清脂肪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作用,軟化血管壁,增加血管壁彈性,防止中風。
槐米中的蕓香甙可改善血管的彈性,改善血液的循環(huán)。
桑葉富含γ-氨基丁酸,可以促進腦的活化性,降壓;桑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可以降低血清脂肪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作用;桑葉多糖,具有顯著的降血糖和抑制血脂升高的作用,降低血粘度,防止中風。
這三種食物的藥理作用都有專門的臨床應用。對血管堵塞、心肌梗死、腦血栓、三高和動脈粥樣硬化癥有較好的營養(yǎng)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