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掛熱”的背后,是消費邏輯從“實用至上”到“情感共鳴”的轉身。每一個小小的“包掛”,都像一個故事講述者,訴說著使用者的喜好、回憶與向往,讓消費不再是冰冷的交易,而是充滿溫度的情感聯結
今年,“包掛”迅速走紅。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不少年輕人背著的包包上,掛著各式各樣的小玩偶、徽章或配飾。從哪吒等經典形象,到各類原創設計的萌趣玩偶,這些被統稱為“包掛”的小物件,不僅成了年輕人的“時尚暗號”,也裝下了年輕人的愛好與審美。在年輕人眼里,“包掛”不再是簡單的裝飾,而是一種“可攜帶的情緒”,背包晃動間,傳遞著使用者的個性與心境。這份獨特的魅力,讓“包掛熱”在年輕群體中悄然蔓延,也為解讀當下新消費趨勢打開了一扇窗。
“包掛熱”的背后,是消費邏輯從“實用至上”到“情感共鳴”的轉身。有調研報告認為,64%的消費者更加看重精神消費,而年輕人對“悅己”的追求,更是讓情感價值成為消費選擇的重要標尺。“包掛”的流行,正是這一趨勢的生動注腳。它可以是影視動漫里的經典角色,讓喜歡的故事隨時在身邊;可以是博物館里的文物復刻,讓千年文化在指尖流轉;也可以是一句俏皮的故鄉方言,讓鄉愁有了安放之處。每一個小小的“包掛”,都像一個故事講述者,訴說著使用者的喜好、回憶與向往,讓消費不再是冰冷的交易,而是充滿溫度的情感聯結。
當“包掛”被賦予了情緒價值,便自然而然地成為社交場上的“破冰鑰匙”。在社交媒體上,“包掛搭配”“小眾掛件安利”等話題熱度高漲,網友們分享自己的收藏、搭配心得,交流購買渠道,形成了一個個活躍的興趣社群。在線下,當兩個陌生人發現彼此包上掛著同款或同系列的“包掛”時,原本疏離的氛圍瞬間變得親切。這種基于共同興趣的社交互動,不僅豐富了年輕人的社交生活,也為新消費賦予了更多的社交價值。敏銳的品牌與商家抓住這一機遇,或是舉辦線下“包掛 DIY”活動,或是推出限定聯名款,在與消費者的互動中,拉近了距離,也讓消費市場更具溫情。
撐起“包掛熱”的,還有供給端從“批量生產”到“柔性定制”的深刻變革。曾經,箱包配飾行業多依賴大規模量產,動輒萬件的起訂量,讓小眾需求難以被滿足,也讓市場少了幾分新意。而如今,智能制造的發展、數字化車間的普及,像一陣春風,吹活了整個行業。“50件起訂”“100件生產”不再是難題,柔性生產讓小批量、個性化的產品得以快速投放至市場,為創意插上了翅膀。就比如,最近動畫電影《浪浪山小妖怪》剛在影院掀起熱潮,相關的“包掛”周邊便迅速上線,讓觀眾的喜愛得以即時轉化為消費。供給端的靈活變革,讓市場能及時響應年輕人的需求,讓小眾熱愛都能被看見、被滿足。
從萌趣玩偶到文創周邊,再到如今的“包掛”,潮流玩具正一步步從小眾圈子走向大眾視野,成為新消費市場中一道亮眼的風景線。《中國潮玩與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預計到2026年,中國潮玩產業總價值將攀升至1101億元,年均增速超過20%。潮玩市場交出的亮眼成績單,印證新消費需求的蓬勃活力,也是供給側加速向年輕人奔赴的一個縮影。未來,隨著消費需求不斷升級、供給能力持續提升,會有更多像“包掛”這樣充滿溫度與創意的產品涌現,為消費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03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