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之時拉一把:用游戲緩解青少年心理困境
應用心理專業學生用VR游戲幫助青少年解決心理問題。——————————天津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曾芝程保留著許多中小學生寫給他和團隊的感謝信。他回訪曾為其提供心理志愿服務的學校,有的學生拉著問他:“哥哥,你們的游戲什么時候會更新呀?”小朋友們所說的“游戲”,是該校心理學部學生項目“認知功能康復系
應用心理專業學生用VR游戲幫助青少年解決心理問題。——————————天津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曾芝程保留著許多中小學生寫給他和團隊的感謝信。他回訪曾為其提供心理志愿服務的學校,有的學生拉著問他:“哥哥,你們的游戲什么時候會更新呀?”小朋友們所說的“游戲”,是該校心理學部學生項目“認知功能康復系
“8種跡象表明你已陷入工作性抑郁”“中10種以上,你可能是ADHD(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一段時間,短視頻平臺涌現大量心理疾病“自診”內容,涉及多種心理問題,這類視頻以“自測”形式吸引用戶參與,宣稱能幫助用戶判斷心理狀態。專家建議,心理疾病需專業醫學診斷,切勿輕信網絡“自診”。不是精神科醫生卻打著
“NPD有六大特征,遇到了趕緊跑”“有的孩子看著正常,其實是ADHD,快來測一測”……近期,以在線“診斷”NPD(自戀型人格障礙)、ADHD(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等為標題的視頻在網絡上大量傳播,不少人“被確診”。據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這些視頻往往先以心理熱門話題吸引關注,通過話術激起需求后,再推銷課程
中新網北京1月25日電(邵萌 張鈺惠)隨著期末考試和寒假的到來,首都兒科研究所(以下簡稱“首兒所”)的學習困難門診“一號難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不斷”“閱讀、書寫有困難”“成績怎么都上不去”......帶著這些問題的家長和孩子紛紛來到門診,尋求專業幫助。 學習困難是病嗎?出現哪些情況需
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有關“多巴胺穿搭”的短視頻席卷網絡。鏡頭中主人公穿著不同艷麗顏色的服飾,這種強烈的色彩反差使觀看者心情愉悅。有研究表明,這是因為視覺上的刺激讓人體內的多巴胺更多地被釋放,從而影響情緒。多巴胺為什么能給人帶來快樂?“多巴胺穿搭”真的能促進多巴胺分泌嗎?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采訪
高考在即,一些家長為了給孩子提高成績做最后沖刺,不惜從網上高價購買所謂的“聰明藥”。不久前,首都兒科研究所神經內科的醫生就接診了一位高三年級學生的媽媽,希望開出一種叫“利他林”的藥。家長透露她是在一些論壇上看到的,說“聰明藥”利他林,能夠改善學習狀態,提升學習成績,她也想讓孩子試一試
兒子輟學后,葉琳開始強迫自己學習。她輾轉于網絡平臺上各式各樣關于家庭教育培訓的直播間,為此,有時候會在半夜睡覺,早上6點半起床。家人一度懷疑,她不是上課,而是被騙進了傳銷組織。最瘋狂的一次,她不顧家人反對,提前一個月和單位請假,從四川趕到1300公里外的石家莊,待上3天2夜,聽一位老師分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教授、羅強副研究員團隊,與英國劍橋大學、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合作,在多動癥與睡眠障礙共病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據馮建峰教授介紹,該研究的發現或有助于研發設計新的早期多動癥治療方案,以減輕患者的ADHD癥狀和睡眠問題。國際研究團隊發現早期多動癥癥狀引發后期睡眠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