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巨噬細胞可抑制腫瘤轉移
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下屬一組團隊首次在小鼠中發現了一種天然免疫機制。這道“防線”可阻止逃逸的癌細胞發展成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相關研究成果8日發表在《細胞》雜志上。轉移性癌,即癌癥從原發腫瘤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是大多數癌癥致死的原因。為什么有些癌細胞能迅速形成新的
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下屬一組團隊首次在小鼠中發現了一種天然免疫機制。這道“防線”可阻止逃逸的癌細胞發展成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相關研究成果8日發表在《細胞》雜志上。轉移性癌,即癌癥從原發腫瘤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是大多數癌癥致死的原因。為什么有些癌細胞能迅速形成新的
這是我國出生人口健康水平提升的一張成績單——與5年前相比,全國因出生缺陷導致的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均降低30%以上,神經管缺陷、唐氏綜合征等嚴重致殘出生缺陷疾病發生率降低約23%。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把好人口健康“第一關”,出生缺陷防治正在保障更多中國家庭人生無“陷”。一張藍圖:防治能
2022年寅虎春節將至。能否平平安安與家人相聚過節,牽動著千百萬人的心。平安過節的前提,是筑牢防疫關、繃緊防疫“安全弦”。當前仍處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防疫的“弦”不能松懈。守護疫情防控成果,需要抓實“四早”、守住“防線”、落實“保障”。筑牢防疫關,要堅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
近期,多地發生本土零星散發疫情。元旦已過,春節臨近,馬上就到春運了,人員流動頻繁,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為防止疫情輸入,保障市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多地官方紛紛發布疫情防控緊急提示。當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最怕的是“傷疤未好已忘疼”。疫情防控說到底都是細節,細節如果做不好,漏洞就有可能出現。每一個市民
中新網杭州5月7日電 (黃齡億 劉衍朋)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1929萬例。其中,中國新發癌癥病例457萬例,癌癥死亡病例300萬例,新發癌癥人數、癌癥死亡人數均位居全球第一。如何高效治療腫瘤,愈發為社會所關注。7
秋冬季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工作進入關鍵時期,對疫情傳播風險須保持高度警惕。筑牢人和物兩條防線,不僅是貫徹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也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復蘇提供了有力支撐。各部門單位要時刻保持警惕,居民做好個人防護,鞏固北京來之不易的防控成績,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努
世界衛生組織曾倡導“8020運動”,即希望人到80歲時,仍然保留20顆完好牙齒。但調查發現,我國老年人齲齒患病率高達98.4%,牙周健康率僅為14.1%。口腔這道“防線”被攻陷了,老人全身健康都會受影響。加重胃腸負擔。老人如果口腔不衛生,會導致大量致病微生物進入消化道,引起胃潰瘍、胃炎等疾病。引發心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大會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藥品疫苗攸關生命安全,必須強化全程監管,對違法者要嚴懲不貸,對失職瀆職者要嚴肅查辦,堅決守住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防線。在部署2019年工作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久裆度氪_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