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聚焦患者身邊“廁所衛生”“垃圾分類”“膳食服務”“入院停車”“環境綠化”等“小事”,把準患者需求,做實改善效果,健全長效機制,陸續推出14項便民服務措施及42項個性化措施,持續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改善膳食服務
2022年,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部署開展改善膳食服務行動,各市屬醫院積極探索創新,通過豐富菜品種類、開通便民服務、倡導慰問關懷等多種方式,打造醫院膳食服務特色品牌。
同仁醫院開展“食全食美”精品活動,推出創新菜品及服務,更好地服務職工及患者;宣武醫院修訂14種套餐7種營養煲湯,升級線上點餐系統,患者可時時了解自己的飲食醫囑;積水潭、中醫、小湯山等醫院發揮專業特色,開發推出多種藥膳;朝陽醫院結合患者及醫務人員需求不斷調劑菜品口味,推出特色輕食;積水潭、安貞等醫院食堂售賣模式改為“稱重自助”模式,有效減少了浪費。
實施垃圾分類
“請您按照提示要求將垃圾投入相應垃圾桶,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祝您早日康復。”友誼醫院的大廳里,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片滾動播放。
北京市醫管中心制定并推進了“五個完善機制”18項具體工作措施,市屬醫院垃圾分類工作標準化、規范化和精細化管理水平持續改善提升,同時積極推進“光盤行動”,探索源頭減量、資源化處理、分類信息化等技術。其中,友誼、同仁、朝陽等醫院配置了生活垃圾壓縮設備,減少了存儲空間;友誼、兒童、安定等醫院改造安裝廚余垃圾處理設備,實現廚余垃圾就地無害化處理。
各醫院還通過定期開展推送科普公眾號、線上答題、線下垃圾分類小游戲、主題黨日活動、桶前值守志愿服務等方式,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加強對職工、患者垃圾分類的宣傳引導。生活垃圾分類實施以來,市屬醫院生活垃圾產生量下降40%。
提升如廁體驗
2016年起,22家北京市屬醫院針對門急診、公共區以及辦公區的2100余個衛生間開展了改造,加裝了隔板、掛鉤、擱物臺、扶手等設施以及物理通風和祛味噴香等裝置,落實衛生間定人定點定時保潔,同時配備了衛生紙及洗手液并及時補充。
在完成一系列規定動作的同時,各市屬醫院根據各自特點,探索了多項人性化服務,全面提升衛生間環境品質:友誼、兒童、首兒所等醫院設置換尿布臺與哺乳室;同仁醫院在急診區域衛生間加裝一鍵式緊急報警裝置,解決老年及眼部疾病患者應急需求;積水潭醫院應用懸掛式立體標識,引導患者及時發現衛生間位置;安貞、老年等醫院安裝自動滴管除臭系統,有效解決衛生間異味;中醫醫院探索推進智慧衛生間建設,借助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實現環境指數、消毒提示等功能動態監測;佑安醫院針對傳染病患者居多的情況,為坐便器免費提供一次性坐墊。
強化交通治理
為響應患者訴求,解決好進院難、停車難等問題,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多措并舉,通過強化部門聯動、完善交通標識、優化交通流線等措施,持續改善醫院交通秩序。
目前,19家市屬醫院開通了線上繳費、掃碼預繳費、ETC繳費等繳費方式,縮短排隊繳費出院時間;同仁醫院在屬地支持下,合理調整院外公交站位置,同時在早高峰增加引導人員,入院高峰時段縮短了1.5小時,排隊時間由30分鐘減少為10分鐘;天壇醫院與周邊停車管理單位達成協議,高峰時段可疏解患者車輛在周邊停放;宣武醫院擴建停車場面積,科學規劃行車路線,入院停車無需等待;婦產醫院聯合屬地設立進院排隊專用道,減少對干道行車影響,開通醫院專線公交車,接駁公交干線和地鐵。
建設美麗醫院
近年來,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將園林綠化和院區美化納入市屬醫院總體設計規劃,在室內花園、屋頂綠化、景觀設計、植被品種選擇等方面統籌實施,形成一院一策的設計方案,打造三季皆彩、四季常綠的“美麗醫院”。
積水潭醫院在保留原有王府的古建、假山、水系的基礎上,在綠化景觀帶中增加山桃、流蘇等花卉灌木,補種玉蘭、丁香、紫藤、紅楓等花卉,成為市區內的“山水醫院”;中醫醫院結合中醫陰陽平衡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人文底蘊,設計了中藥文化園、月季觀賞區、醫院文化墻、玉蘭觀賞區、竹林休息區、屋頂休息區六大景觀模塊;安定醫院聘請園藝治療師,通過課程設計讓患者積極參與,通過實踐操作幫助患者減輕身心痛苦,促進精神康復;老年醫院綠化面積達9.3萬平方米,種植200余棵法桐、玉蘭、山楂、銀杏等樹木,2.4萬余株月季花、玉簪、馬蓮等綠植,被患者稱為“天然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