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6歲的雙胞胎坐地鐵,一個孩子可以免票,另一個孩子卻要收費。近日,成都二孩媽媽林女士的吐槽引發熱議。據本報報道,林女士的經歷并非個例。北京地鐵和公交也規定,成人帶兩名以上身高不滿1.3米的兒童時,只能一名兒童免票。不只是出行,像中國科學技術館等收費場所、大多數酒店的標間和大床房、演出餐飲等團購套餐,也少見專門針對二孩家庭的優惠。
從公共交通、景點場館的角度來說,限制免票兒童數量可以說是在情理之中。因為即便是兒童,也會增加對座位、游樂設施等公共資源的占用。不過,兒童免票政策的出發點,就是給孩子們提供友好便利的成長環境,對二孩“另眼相看”,是否違背了兒童免票政策的初衷?民生福利,二孩理應同等享受。
此前,對一名兒童實施免票政策,全社會之所以達成共識,是基于“獨生子女”的時代背景。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施,如今“二孩家庭”越來越多,成都林媽媽的困惑引起一眾家長共鳴,說明隨著社會家庭結構發生的普遍變化,只為一個兒童免票的政策,已經與時代不合拍,不僅是票錢的問題,還有給出行帶來的不便。“二孩”能否與他們的哥哥姐姐一樣,被公共政策關照,走上公共場所的福利通道?需要在政策層面予以回答。
這顯然是在經濟效益和兒童福祉之間的一道選擇題。有效破解這道題,不僅體現社會對兒童的關愛程度,還能顯露公共服務與時俱進的速度。從一張車票、一份入場券開始調整,也是公共配套服務呼應二孩政策、關愛二孩家庭的重要體現。近年來,已有不少城市和場所做出了改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規定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兒童均可免票參觀,頤和園、天壇公園等多所市屬公園,都沒有限制免票兒童的數量;上海、廣州等地已將地鐵中一名成年乘客攜帶免票兒童的人數從一名調整為兩名。當然,不愿放開“二孩免票”的場所,也許確實有難處,比如高鐵車廂空間相對狹窄,免票兩名兒童,勢必要多占用座位,難免影響其他旅客。所以,“二孩免票”政策更需要出臺具體的執行標準,針對不同的領域,可以有不同的措施。
城市的管理方式應該照顧到群眾集中的現實需求,公共機構的服務思維也應該緊跟社會發展變化的趨勢,及時靈活地優化服務細節。在鼓勵生育的時代,“二孩”不該是兒童福利的短板或公共服務的盲區。針對帶兩個孩子出行的家庭,公共交通和景區場所是冷冰冰地將其中一個孩子視為成人,還是用更為精細化的政策展現對小朋友的善意和溫度,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需要有關部門用智慧和魄力來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