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通過大鼠實驗發現,懷孕或哺乳期的母體接觸三氯生后,其子代個體患自閉癥譜系障礙疾病的風險增加。
三氯生是人們日常生活用品比如洗手液、殺菌皂、牙膏等的抑菌成分,還會用于醫療用品、防腐劑等產品中。
該研究首次發現通過母嬰途徑傳遞的三氯生可能是自閉癥的致病環境因素之一。
前述發現8月28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上,該研究主要由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研究中心(生化與細胞所)胡榮貴研究組與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李廷玉研究組合作完成。
自閉癥譜系障礙簡稱孤獨癥、自閉癥,是一類復雜的精神疾病,通常伴有重復刻板行為和社會交流障礙等癥狀。目前世界范圍內報道的自閉癥發病率呈顯著上升趨勢。據統計,在中國自閉癥在2-17歲兒童中的發病率約為1.0%,在美國甚至達到了2.5%。自閉癥的病因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都可能有關系,一般認為遺傳因素在短期內變化不會太大,因而環境因素包括生活方式的改變等被認為可能是導致短期內自閉癥發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員從大鼠懷孕第7.5天至哺乳結束期間給藥,檢測子代大鼠的行為學表現。研究發現和對照組相比,接觸三氯生的大鼠后代,表現出社交行為減弱等自閉癥的癥狀。同時還發現子代大鼠腦中視黃酸受體RARα與RARβ的蛋白水平降低。研究結果揭示,三氯生可能通過母鼠的胎盤或乳汁進入后代體內,抑制其神經元的視黃酸信號通路,破壞突觸可塑性,引起自閉癥的行為表現。
視黃酸又稱維甲酸,是維生素A代謝的主要產物和體內發揮作用的主要形式。視黃酸在神經元分化、突觸可塑性調節中起重要作用。
該研究再次將視黃酸信號通路受阻與自閉癥發病機制聯系起來。研究建議,藥物、食物或日用化學品的安全評估,都應該關注它們對使用者甚至子代的精神健康方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