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防控需要,北京市繼續執行餐飲業“暫停堂食”的疫情防控政策,品種豐富、色香誘人的外賣點餐就成為很多人的選擇。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去年8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4.69億,幾乎一半網民都在點外賣。
然而,外賣點餐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卻會引起營養不均衡問題。為此,2022年營養周期間,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健康傳播與促進專項基金和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共同發布《“食物多樣 膳食均衡”外賣點餐聯合提示》,倡導大眾科學選擇外賣食品,保持食物多樣、膳食均衡。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營養與健康教育室主任劉愛玲解讀《外賣點餐聯合提示》時指出,我國消費者通過外賣平臺訂制的午餐,總體上谷薯類、畜禽肉類的含量可以達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標準,但蔬菜類食物數量較少。大部分消費者選擇的食物中能量與脂肪超過推薦攝入量,如果長期維持這種不均衡的膳食習慣,很容易增加超重肥胖的風險。此外,維生素C、葉酸、鐵、鈣、鋅等多種微量元素攝入均不足,未滿足人體需要的標準,必須從其他餐次進行補充。
那么,怎樣健康選擇外賣食品呢?《外賣點餐聯合提示》給予四個建議:
建議一:食物多樣,合理搭配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我國居民每天應至少攝入12種、每周至少攝入25種以上食物。優先選擇食物種類較多的外賣,早餐至少達到3-5種食物,午餐4-6種,晚餐4-5種;注意葷素搭配、粗細搭配、食物顏色深淺搭配,并注意每天攝入50-150g全谷物和雜豆;經常調換外賣種類,避免長期選擇一個外賣品種;如果中午選擇種類單一的外賣,可以在晚餐時適量增加食物的種類。
建議二:少鹽少油,清淡口味
許多外賣菜品含有較多的鹽、油、糖,《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指出:高鹽、高油、高糖等不健康飲食是引起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和腫瘤的危險因素。訂購外賣時,盡量選擇清淡口味的菜品;優先選擇蒸、煮、燉、涼拌等烹飪方式的菜品,少點煎炸食品和腌制食品;可在備注里要求商家少放鹽、油、糖;優先選擇白水、茶水等作為佐餐飲品,少選含糖飲料。
建議三:巧妙搭配,彩虹原則
研究發現,不同顏色的蔬果含有不同營養素和植物化學物,遵循彩虹營養原則,選擇不同顏色蔬果是方便易行地實現食物多樣化的方法之一。除蔬果外,在搭配主食和肉類的時候,也可以巧妙借鑒“彩虹原則”,比如選擇主食可以選擇含有谷物、紅小豆、綠豆的雜糧米飯,選擇動物性菜品時注意白色魚禽肉和紅色畜肉搭配。優先選擇應季新鮮、不同顏色的蔬果;除常見的“紅”色畜肉外,適當增加“白”色魚、禽肉類的占比。
建議四:營養補充,因人而異
正常情況下,應當盡可能通過均衡膳食從食物中獲取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如長期三餐點外賣或在外就餐,容易造成營養素缺乏等問題,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采取膳食改善措施,包括選擇強化食品、營養素補充劑作為營養素補充的來源,以彌補不足、糾正營養素缺乏狀況。對于工作中的懷孕婦女,在不能獲得多樣化膳食達到平衡膳食狀態時,可在營養專業人員指導下,選擇單一或復合營養素補充劑或孕婦奶粉給予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