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黃帝內經》、《續名醫類案》
今天,我們要說的一件事,就是人過四十之后常常會有的感受,這就是小病不斷。人過四十之后,我們會有哪些小毛病不斷出現?說起這些癥狀來,大家可能十分熟悉——
1,失眠。睡到半夜三點左右的時候醒來,然后就毫無睡意,即便肢體依然乏累,但是腦子卻一團亂糟糟,心中不寧。還有的人入睡十分困難,晚上十點躺下,后半夜才能睡著,而且一直在做夢。
2,口苦口臭。早上醒來,頓覺口中一片苦澀。平時說話,嘴里面也有一股味道。還有的人會并發口干。
3,眼睛干澀。眼睛看電腦、手機時間稍長,就會覺得干澀難耐,甚至有絲絲痛感。還有的人會迎風流淚。
4,耳鳴。這一癥狀,可能在35歲之后就已經出現了。但是在40歲之后,耳鳴顯得越發嚴重,持續的時間越來也長,發作頻率越來越高。
5,眩暈。在做家務或者工作勞累的時候,失常感覺眩暈,需要休息一下才好。還有的人會并發高血壓。
6,煩惱易怒。40歲開始,耐心一點點減少,容易動火氣,心中常常會有一種說不出的煩悶之感。
7,腰疼。40歲之后,不腰疼的似乎不多。有的是因為腰肌勞損,有的是因為腰椎間盤突出。除了腰疼,患者還可能并發頸椎病、腳后跟疼痛。
8,記憶力衰退。40歲之后,記憶力的衰退愈發明顯,剛剛做過的事情,腦海當中毫無印記。
凡此種種,不可勝數,更是令人苦不堪言。
這些小毛病為什么會在40歲之后扎堆出現?對此,《黃帝內經》里面有一句話,用極為精簡的語言,回答了這一問題。這就是“人過四十,陰氣自半”。也就是說,在中醫看來,人四十歲之后,肝腎陰虛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而上面的所有現象,幾乎都和這有關系。腎精(腎陰)不足,不能濡養髓海(腦為髓海),同時心火不得腎水制衡,故而失眠。肝陰不足,導致肝火亢盛,形成了口苦、易怒、煩躁等問題。肝開竅于目,肝陰不足,雙目視物功能也會受到影響。肝腎陰津不足,肝風內動,故而出現了眩暈、高血壓。腰為腎之府。腎精虧虛,也就會導致腰痛。
然而,中年人偏偏禍不單行。除了肝腎陰虛之外,肝氣郁滯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這里面包括巨大的家庭和社會壓力,也包括對自己的期許得不到實現的壓抑和失望。久而久之,我們就容易出現肝郁氣滯的傾向,表現為眉頭緊鎖、喜歡嘆氣、胸悶、兩肋脹滿、口苦欲嘔、食欲不振等現象。
好了。原因說了這么多,該和您聊聊如何調理了。
實際上,在我國的方劑之林中,對肝腎陰虛、肝郁氣滯調理作用公認比較好的,就是“一貫煎”。其組方如下——
北沙參、麥冬、當歸身各9克,生地黃18克,枸杞子9克,川楝子6克。水煎服即可。這一貫煎乃是清代《續名醫類案》里面的一張經典方劑,區區六味藥,為滋補肝腎陰津、疏解肝郁的特效方劑,理應為當代中年人所熟知。
這里面,生地黃是專門滋補肝腎陰津的要藥,還能清熱去火。枸杞子添精補腎,功在滋補腎陰。其中的北沙參和麥冬,滋補肺胃之陰,用意十分深刻。一方面,肺屬金,肝屬木,金克木。所以通過清肺、滋養肺陰,實現清金制木的目的。第二,還可以通過培補脾胃陰津,實現培土榮木(脾屬土,肝屬木)的目的。此外,一貫煎里的當歸,能夠養血行血,加上川楝子的行氣理氣之功,使得全方不但可以滋肝腎之陰,還能調節肝郁氣滯,因此成為治療肝腎陰虛、肝氣郁滯所引起的各類疾病的好方法。
可以毫不夸張滴說,這一貫煎,對于很多年過四十的人來說,是十分有價值的。當然,應用前,我們要經中醫師辯證指導,隨癥加減。如果應用得當,對于中年頻發的耳鳴、失眠、胃反酸、便秘、咽干、兩肋脹痛、咳嗽、口腔潰瘍反復發作、易怒、郁悶、帶狀皰疹后遺疼痛等等很多問題,都能起到調制效果。舌苔厚膩、痰飲內積者不要應用。
由此可見,祖國傳統醫學對生命的認識,對病機的體悟,是令人神往的。學習和繼承這些古老的醫學智慧,對我們當代人來說,也有著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