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1月12日電(陳靜 施嘉奇)陶瓷刀利刃刺透眼框,扎進1歲女嬰欣欣(化名)的顱內,緊貼眼球,當地醫院卻未發現顱內留存刀刃,直接縫合處理。父母抱著欣欣來上海求救。
記者12日獲悉,上海新華醫院兒神經外科馬杰教授,在神經導航儀定位下,取出長達4cm的斷刃,孩子轉危為安。
6日中午,1歲大的欣欣在自家小院里拿了一把陶瓷水果刀割樹葉玩。 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手里的水果刀沿著左眼上方直接扎入顱內,陶瓷水果刀當場斷裂。當地縣醫院為孩子緊急清創止血,并縫合了傷口。可是,孩子的眼睛越來越腫,到當地中心醫院做CT檢查后發現有一大塊刀片穿過眼眶,完全扎進顱內。

8日下午,心急如焚的父母帶著孩子趕到新華醫院。醫院方面開通綠色通道,把孩子收入病房。
在緊張的手術中,醫生們開啟了神經導航儀,精準定位顱內病灶,盡可能減小切口減少創傷。神經顯微鏡、神經動力系統等現代化手術設備隨時待命。手術中,馬杰教授小心謹慎地暴露異物深部,當手術室內的醫護人員看到刀片斷刃的時候,大家紛紛倒吸一口涼氣。刀片刺破了腦膜,深深扎入顱內,緊貼眼球上方。馬杰告訴記者,這個部位周圍各種血管神經密布,稍有不慎就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馬杰團隊巧妙設計了無損傷的取物鉗,小心地沿著扎入的方向拔除刀片,盡可能避免對周圍神經組織產生二次傷害。手術成功了,CT復查中,醫生看到孩子顱內的刀片清清楚楚地完整取出,長達4cm。
手術后,欣欣還有很多“關”要闖。據馬杰教授介紹,因為外傷初期采取了縫合處理,刀刃在欣欣體內滯留超過80多個小時,后面發生出血、感染、癲癇、腦梗死等的風險還很高,護理過程中一定要密切觀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馬杰教授當日接受采訪時提醒,危險物品切記安全存放,防止意外發生。一旦兒童發生意外外傷,家長要根據嚴重程度判斷是否需要立即就醫。如發生頭部外傷,兒童出現頭暈、頭痛、嘔吐等癥狀;面部損傷,紅腫、口鼻出血或牙齒掉落;四肢外傷或腹部撞擊傷,紅腫或疼痛不止;皮膚撕裂傷,出血不止等狀況,家長需立刻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如遇外傷出血,就診前家長要先用清潔的紗布或毛巾按壓傷口止血;如果遭遇異物傷害,切忌輕易將異物拔出,最好去醫院就診,請醫生處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