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已取得階段性成效?!?2月26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人民網和四川省衛生健康委聯合主辦,人民健康與四川大學華西二院共同承辦的“我們在行動·我們共分享——2020中國醫院院長改善醫療服務論壇”在京舉辦。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表示,邁入新的發展階段,更要勇于創新,敢于突破,共同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為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作出新的貢獻。
受國家衛健委副主任王賀勝委托,焦雅輝在致辭中介紹了“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取得的階段性成效:
一是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服務流程,人民群眾看病更加便捷。截止2020年底,全國三級醫院預約診療率為52.38%, 7734家二級以上醫院建立起了預約診療制度,分時段預約率達到82.06%;開展在線支付的醫院由2015年的660家三級醫院增長至2337家,5149家二級醫院提供在線支付、智慧導醫分診等服務。全國建成互聯網醫院近千家,遠程醫療縣(區、市)覆蓋率已達88.46%。
二是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滿足多樣化就醫需求。目前,多學科診療服務模式從2015年的部分三級醫院推廣至2000余家二級以上醫院;2409家二級以上醫院開設日間病房或日間治療中心,較2015年增長了2309家,日間手術臺數達到300余萬;開展臨床路徑管理的醫院達到8169家,較2015年增長2007家。
三是建立滿意度監測制度,患者滿意度穩定在較高水平。目前,醫院滿意度調查平臺共接入8930家二級以上醫院,收集問卷7472萬份,實現了全年開放、實時監測、動態管理、年度分析,形成2017年,2018年和2019年醫院滿意度報告并反饋各地。總體來看,二級及以上醫院門診和住院患者滿意度連續4年穩定在85分和90分左右的較高水平,改善醫務服務取得積極成效。
焦雅輝提出,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和“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第二輪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的“交卷”之年。站在新的發展階段,改善醫療服務一要準確把握新時代變化,不斷增強改善醫療服務使命感,進一步聚焦醫療衛生健康領域的熱點、難點、痛點問題持續發力;二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以推動醫學進步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為目標,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努力實現供需平衡;三要在需求側注重改善就醫感受,持續提升患者滿意度,各地、各醫院要從群眾反映最直接、最突出問題著手,改進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滿意的衛生和健康服務。
“人民網通過系列推選宣傳活動征集展示了7000多個改善醫療服務典型案例,極大地調動了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工作者的工作熱情,為扎實推進這項工作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苯寡泡x指出,在做好工作的同時,也要持續加強工作舉措和工作成效的宣傳,將行之有效的改善醫療服務創新措施更廣泛地傳播推廣,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也希望各醫院主動參與,助力全社會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