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愿青蒿素的故事一直寫下去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用古老的中醫藥,促進人類健康,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能分享到它的好處。自己一輩子想的,就是老老實實把科研做好,把課題做好,希望把青蒿素的研究做得更深入,開發出更多藥物來,造福更多人,這也是我自己的興趣所在。”被授予“共和國勛章”后,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屠呦呦這樣說。201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用古老的中醫藥,促進人類健康,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能分享到它的好處。自己一輩子想的,就是老老實實把科研做好,把課題做好,希望把青蒿素的研究做得更深入,開發出更多藥物來,造福更多人,這也是我自己的興趣所在。”被授予“共和國勛章”后,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屠呦呦這樣說。201
如果不被提醒,人們很難注意到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路上一棟普通的居民樓亮起的燈光。14年前,屠呦呦與丈夫把家安在這里。小區里的人,偶爾會碰到她,但幾乎沒人知道她是誰,也沒人在乎她是誰。直到諾貝爾獎獎杯遞到她手中的畫面向全世界轉播時,人們才知道她的名字以及她所作出的貢獻——屠呦呦,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發現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屠呦呦,中國首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用創新性的研究為世界帶來了迄今最重要的抗瘧疾藥——青蒿素。受益于此,數百萬瘧疾患者重獲生機。1930年12月30日,浙江省寧波市開明街508號屠家男主人,從《詩經·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中擷取“呦呦”二字,為剛剛降生的女兒取名。
中新社北京6月17日電 中國中醫科學院方面的消息稱,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團隊成員、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廖福龍等專家撰寫的青蒿素等傳統中醫藥科研論著,有望首次納入即將再版的國際權威醫學教科書《牛津醫學教科書(第六版)》。業界認為,這將成為中醫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實踐成果。中新社記者 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