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中醫上有這樣的說法“冬病夏治”,意思是冬天經常會發生的疾病,我們可以在夏天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療,這樣的治療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那大暑可以吃中藥嗎?我們和養生在線小編一起了解下吧。
大暑天高溫,很多人說不宜喝中藥,大暑不適合喝中藥的說法正確嗎?大暑能喝中藥嗎?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病分陰陽,有寒熱之分,藥也分陰陽,也有寒熱之分。
1、病分陰陽,有寒熱之分,藥也分陰陽,也有寒熱之分。中醫師在診病處方時會根據病人疾病陰陽寒熱性質選擇恰當的方劑,通過合理的藥物加減變化,使得整首方劑在寒熱溫涼上符合患者疾病陰陽性質。說通俗一點兒,就是天熱或者病人罹患某些熱癥的時候,中醫師會在方劑中適當加上一些寒涼性質的藥,減去某些溫熱性質的藥,從而達到“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治療效果。而且某些寒性病變,如寒邪凝滯導致的痛經、腹痛、關節疼痛,或陽氣虛衰導致的下肢冷痛、腹瀉等疾病,最好的治療時節恰恰是大暑。
2、天熱,昆蟲就多,中藥是一種多化學成分的藥物,害怕湯藥里面飛進蟲子起一些不良的反應。
3、冬病夏治,冬病冬治。夏天吃中藥沒有禁忌,只要適合你的病癥即可。藥物的副作用會有,但是比起治療效果來說,還是治療效果為主。
4、不是說大暑吃中藥不好。一般由于夏天天氣較炎熱,如果吃過多發汗或者溫補的藥物,會較容易引起上火等情況。但是如果身體確實需要溫補或者發汗的話,那么吃這些中藥還是可以的。
服用中藥的禁忌
1、用清內熱的中藥時,不宜食用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熱性食物。
2、在治療“寒癥”服用中藥時,應禁食生冷食物;服發汗藥忌食醋和生冷食物;服補藥忌食茶葉、蘿卜等。
3、有些食物本身對某些病情不利,也不宜食用。如患瘡、疥、腫毒以及皮膚瘙癢等疾病的人不宜吃魚、蝦、牛羊肉等有腥膻味的食物,以免刺激,老百姓把這些食物稱為“發物”,意思是說吃了這些東西有可能使病情復發。
4、傷風感冒或出麻疹時,不宜食用生冷、酸澀、油膩的食物,特別是不能進補,以免影響解表,使風邪入里,加重病情。治療因氣滯而引起的胸悶、腹脹時,不宜食用豆類和白薯,因為這些食物容易引起脹氣。
5、服人參、黃芪時不宜同時食用蘿卜,因為參芪是補氣,而蘿卜則通氣。頭昏、失眠、性情急躁者忌食胡椒、辛辣、酒等,傷寒、溫濕忌食油膩厚味,痰濕阻滯、消化不良、泄瀉、腹痛忌食生冷食物等。大暑吃中藥好不好
熬中藥的注意事項
1、手別碰藥
這是大家最容易忽視的細節。買回來的中藥,大多是用紙包著的,有的是用塑料袋做成的小包裝。把藥放進煎藥容器時,許多人的手會碰到中藥,殊不知,這個動作有時就會影響到中藥的藥效,如果此時手上涂過護手霜或帶有香皂的芳香氣味,更是對中藥的一種污染。因此,最好不要用手接觸中藥,應直接將其倒進容器內。
2、別用鐵鍋
煎藥容器以沙鍋和陶罐為最好;玻璃容器、搪瓷容器(完好無損的)次之;鐵鍋、銅鍋、鋁鍋和錫鍋不能用來煎藥。
這是因為中藥的化學成分十分復雜,由于銅鐵鋁等金屬的化學性質活潑,易與中藥中的化學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如鐵易與鞣質生成鞣酸鐵,使藥液顏色加深,并會使藥液帶有鐵銹味,影響藥效的發揮;鋁與有機酸反應,形成化合物被人體吸收后蓄積在肝、腎等組織中,對人體造成損害;銅器受熱易氧化生成對人體有害的銅綠。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中藥湯劑的臨床療效。
此外,有些人還會用家里烹飪用的沙鍋煎藥,一定要刷洗干凈,以放入清水后表面不出現油花為宜。因為油脂會影響中藥藥效。
3、選擇合適的水
水質同樣會對中藥的藥效產生影響。對煎藥用水,歷代名醫均有嚴格要求,如李時珍將煎藥用水就分為雨水、露水、雪水等五種,這些水都是天然的蒸餾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水的硬度小,更純凈,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影響。
我們雖無法像古人那樣追求水質,但如果條件允許,可以使用蒸餾水或純凈水,涼白開也可以。自來水可以加熱一下去除其中的氯,但不能用熱水或開水直接煎藥,要晾涼以后才可以。
許多家庭都在用裝有大桶裝的礦泉水,但對于煎藥來說,礦泉水卻不是一個好選擇。這是因為礦泉水中含有一些礦物質和金屬離子,例如鈣等,它們對中藥發揮藥效也是有一定影響的。
綜上所述,大暑是可以喝中藥的,不過我們在喝中藥的時候要了解一些禁忌,避免影響中藥的藥效,另外,在熬中藥的時候也要注意水和鍋的選擇,以免影響中藥的藥效。
本文標簽:大暑吃中藥 大暑服用中藥的禁忌 熬中藥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