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網在線健康導讀:第1頁:普通美國人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是怎樣的?第1頁:普通美國人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是怎樣的?第2頁:山姆大叔吃轉基因食品嗎?……
第1頁 :普通美國人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是怎樣的? 第1頁 :普通美國人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是怎樣的? 第2頁 :山姆大叔吃轉基因食品嗎? 第3頁 :美國人真的認為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第4頁 :美國為什么不標記轉基因食品? 第5頁 :為消費者設計的轉基因食品 [提要]“反轉基因”名人崔永元10月走訪美國超市,微博稱“兩家超市明確說,他們賣的食用甜玉米不是轉基因的,而且從來沒有賣過。”但媒體調查發現,美國不需要對轉基因產品進行標注,所以,在美國商場里,就連工作人員也很難分辨出哪些是轉基因產品,哪些是非轉基因產品。[我來說兩句][更多精彩內容]跟隨崔永元的腳步,我們來到了大洋彼岸,并得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結論。
普通美國人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是怎樣的?
位于芝加哥市West Madison大街沃爾瑪超市的貨架上,擺滿了各種由玉米制成的零食,這里是顧客逗留時間最多的區域。“我總是想找到自己更喜歡的口味,”26歲 Diane說,她在芝加哥市的一家教育機構工作,“有時候,我也會看一下卡路里含量或者是有沒有反式脂肪。”
在愛荷華州得梅因市的Target超市里,一個7歲的男孩推著推車,旁邊的媽媽Grace抱著兩歲大的孩子,他們正站在萬圣節的糖果專柜前,“我希望孩子少吃些甜食,但是沒有辦法。”
如果不是被問到,她們沒有考慮轉基因的問題——“我聽說過一些對于轉基因夸張的說法,但是因為我本身就是做教育的,我覺得那些說法不太可信,”Diane邊說邊拿起了自己小推車里的玉米片看了看。
在中國,有關轉基因的爭論正在激烈地進行,中國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也參與其中,成為“反轉基因”名人。
10 月21日,崔永元在微博上聲稱,自己已經到達美國,開始對轉基因進行調查。隨后的微博記錄了他的美國之行:在加州某地的沃爾瑪、著名的連鎖有機超市 Whole Foods Market以及洛杉磯當地的兩個超市進行隨機采訪。他在10月25日發布的微博稱:“這兩家超市明確說,他們賣的食用甜玉米不是轉基因的,而且從來沒有賣過。至于油,營業員甚至掏出手機當場查詢維基百科,然后說,噢,我們不會賣這樣的油。”
在這個全世界最大的轉基因作物種植和產品生產國,美國之行沒有改變崔永元“反轉”的立場。
《財經天下》周刊也在同期來到美國,進行了更大規模的采訪,除了與美國農業、生物專家進行訪談,我們還走進美國的農場、超市、家庭、轉基因公司和大學等,進行一線調查并體驗了美國的“轉基因文化”。
我們得出了與崔永元不一樣的結論。
沒錯,美國的確有堅定的“反轉”人士。10月18日,在這個深秋寒冷的早上,愛荷華州得梅因市平日里空曠的大街上因為世界糧食獎以及Borlaug論壇,變得擁堵起來,這里聚集了世界各地前來參與會議和論壇的科學家。這是“綠色革命之父”、 諾貝爾和平獎Norman Borlaug博士于1986年設立的獎項,意在表彰全球對糧食質量、數量和食用性等各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被認為是農業領域的最高榮譽。今年是世界糧食獎設立27年來,首次涉及轉基因技術。
就在會場不遠處,由20多人組成的反轉基因團體正在舉著牌子抗議。“轉基因”和“孟山都”不出意外地成為了抗議的關鍵詞。他們戴著惡魔面具,要求“轉基因滾出農業圈”。
抗議人群的組織者是一名職業活動家或者說行為藝術家——這與在中國“反轉”活動有些相像。11月30日下午,148位北京先鋒藝術家和藝術工作者在798藝術區組織了一場反轉基因活動,用音樂、大字報甚至相聲痛斥轉基因的危害。
不同的是,在中國轉基因被賦予了更多暗黑色彩,并與民族大義聯系在一起。“西方帝國主義的大陰謀”、“亡國滅種的危機”、“第三次鴉片戰爭”聽起來極具煽動性。孟山都這家占有全球70%轉基因作物種子市場的農業生物技術公司,則成為了反轉基因人士的靶心,甚至被與“日本731部隊”并列。
涉及到農業和食品,問題就會變得復雜起來,關于轉基因的爭論,一直以來都不僅限于科學界,在美國同樣是如此。正如丹尼爾。查爾斯在《收獲之神》一書中寫到的:與大多數人類活動相比,農業對謙虛、忍耐這樣的舊道德的需求更甚,你在展望新技術的潛力時需要謙虛,期待公眾接受時更需要耐心。
但爭論并沒有影響技術本身在美國的發展和應用,也沒有引發美國公眾的恐懼。
相比中國,美國的官方支持態度更為明確。2013年世界糧食獎在愛荷華州的州政府大樓舉行頒獎儀式,獲獎者之一是孟山都的首席技術官Robert Fraley.世界糧食獎基金會主席Kenneth Quinn在頒獎典禮上說:“他們的發明導致科學家把遺傳特性轉進植物,產生了更好的抗旱、抗高溫、抗蟲和抗病的特性。如果我們屈服于這種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和環境有害的爭論,那就是貶低我們授予的獎賞。”
1981年加盟孟山都后,Robert Fraley的研究重點是實用農業技術,并首次將一個抗性基因引入根瘤菌,使得轉基因的快速篩選成為可能。孟山都在他的領導下將抗蟲和耐除草劑這兩項技術引入農作物,完成了轉基因的商業化。由此,孟山都從一個化學公司轉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種業公司,而對于轉基因與孟山都的爭議也就此開始。
“作為一個植物學家,我和我的同行們,從來都沒有想過轉基因技術會受到如此大的阻力。得知獲獎的時候,我的心情很復雜。我知道基金會把獎頒給我們會受到很大壓力,但是希望這個獎可以讓人們理解到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在頒獎之前,我們與Robert Fraley一起吃了早餐,在被問到獲獎感受時他這樣說。
你很難將Robert Fraley的形象與惡魔聯系起來——他看起來就像任何一個和藹可親的美國老頭,膚色發紅、身材高大,如果不是穿著一身深色西裝,看起來和普通的美國農場主沒什么兩樣。
Robert Fraley說這番話時,面對的是包括《財經天下》周刊記者在內的30多位記者,他們來自中國、韓國、德國、墨西哥、巴西、肯尼亞等國家。
經過在美國十幾天的深入采訪后,我們發現,美國公眾對于轉基因的態度與這些國家完全不同,而這并不是由公眾的認知水平差異造成的。
相關專題:轉基因事件中被忽視的真相
美國如何看待轉基因食品?
1 2 3 4 5下一頁